廣東省省長黃華華來香港,代表廣東省與香港特區政府簽署一份粵港進一步合作的8項協議。
這8項協議包括開發前海區、開放廣東省讓香港的大學到那裏辦學……。
過去,當香港廠商開始到珠三角投資時,香港人常常以前店後廠來形容香港與珠三角的關係,但是,這一次黃華華在香港說:將來前店是深圳前海,後廠是香港。
嗚呼!前店後廠的位置對調了,香港還有前途嗎?
當然有,就利用前海這個前店來向13億人口的市場銷售香港的服務吧。過去的香港為店,珠三角為廠,市場是全世界,是歐美先進國家。因此香港是店,珠三角是廠,賣的是珠三角工廠生產的東西。現在,香港這個店已沒有價值,珠三角早已自己出口自己生產的東西,不需要通過香港,說到底,香港的成本比珠三角高,珠三角生產的東西有甚麼理由老遠地送到香港再出口?
黃華華口中講的前店,賣的是甚麼東西?當然不是工廠生產出來的東西,而是香港人的知識、腦力。現在,香港各大學早已在深圳蓋大樓,很快就會落成,將來,香港各大學的教授就會到深圳及其他珠三角地帶上課,為香港賺取人民幣。將來的前海區,會是珠三角的金融中心、深水碼頭,香港的銀行家、律師多了一個發展的地方,香港就靠出售知識、腦力賺人民幣。
前海興建碼頭 鹽田面臨競爭
當然,長遠而言,師傅教徒弟,如果有一天,徒弟本事大了,師傅就沒有任何價值。因此,香港這個師傅只好不斷地向前跑,跑在徒弟前面才能保住優勢。
長遠而言,整個香港會非常兩極化,能出售腦力的人賺錢的機會增加了,出賣體力的人收入會一再下跌。
前海要發展深水碼頭,將來,深圳東西岸都有深水碼頭,也將出現自我競爭,東岸與西岸的碼頭競爭。
東岸的碼頭就是和記黃埔(013)擁有的鹽田港,過去,當深圳只有鹽田港時,深圳與香港的碼頭同時為和黃所控制,為了避免和黃的襲斷,深圳政府近幾年很積極地發展東岸的深水碼頭,引入競爭,和黃碼頭的利潤不免受到侵蝕。
曾淵滄
作者為城市大學MBA課程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