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中聯辦研究部部長曹二寶先生在中共黨內刊物發表文章,指香港存在兩支管治隊伍,其一是特區政府,其二是中央政府駐港部門機構。這套「兩支管治隊伍」論在香港引起軒然大波,不少人懷疑中央政府是否信守一國兩制,港人治港的承諾。結果,中聯辦官員被迫澄清曹二寶的說法只是理論探討,不是實質的計劃方案。
然而,所謂澄清原來只是煙幕。最近,另一位跟人大常委會關係密切的學者程潔發表了另一篇文章,表明曹二寶的說法沒有錯,因為中央政府的確有了新的對港政策。根據這位清華大學副教授的說法,中央政府自○三年七一大遊行後開始改變過往「河水不犯井水」的政策,開始改變過往偏重保存兩制的政策;變得更強調一國,並積極介入及參與(engagementandinvolvement)香港事務。○三年後人大常委會幾次就政改問題釋法體現的就是這樣的政策轉變。程潔認為,當初基本法容許外國公民或在外國有居留權人士可以參政是個錯誤。她又指只有當港人及香港政黨不再針對中央政府北京才可能退居幕後。
究竟中央政府是不是因為五十萬人大遊行而改變對港政策只有北京領導人才知道,但這樣的改變既偏離了一國兩制方針的原意,也不利香港的長遠發展特別是政治發展。
從簽署中英聯合聲明到制訂基本法,整個過程主要是為了確保香港的獨特社會制度得到保持,絕大部份條文都是為了保障河水不會侵犯井水。中英兩國外交人員、基本法草委花了大量的時間及資源逐字逐句的草擬各項條文,為的就是令香港的獨特制度有充份的憲法及法律依據,並可以維持至少五十年不變。一旦中央政府及它的駐港官員強勢介入香港事務,他們的強大政治影響力很容易把內地的做法、內地的制度搬到香港來,令香港的制度褪色,令香港變得更像另一個中國城市,失去獨特性。
另一方面,香港的獨特制度包括法制、對人權自由的尊重、對確當程序的堅持都是重要的制度資產,也可以成為內地城市發展的參考。當中央強勢參與香港事務時,這些優良的制度及做法肯定受到損害,這對內地發展也是不利的。
對香港政治發展來說,最重要的是提供一個開放及公平制度讓不同政黨、政治力量學習溝通合作,學習互諒互讓。中央駐港官員若果積極介入本地政治,很容易強化親疏有別的情況,迫使一些政黨或政治力量變得更激進、更有對抗性。這對香港的政治發展不是有害無益嗎?
盧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