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照興首部電影作品《潮爆北京》在京奧一周年時於北京首映,招待藝文小圈子與傳媒友好。這部打着真虛構假紀實的電影,拍攝於去年夏天京奧期間,既記錄了盛事期間的首都氛圍,也藉着北京民間的故事,述說了城市發展裏的記憶與遺忘。
片中的八十後女生,與戀人相依在北京,但面對天天變異的北京,與長期活在自己世界的戀人,說不出地鬱悶與困惑,最終選擇離去。促成她決定離去,是有一天她發覺自己竟在家門附近的胡同迷了路。
愈看下去,愈覺得這是場景換了北京的「香港故事」。我住灣仔,這種連自己家門也認不得的感覺,對我來說深刻得過頭。那夜回家,走過利東街,看過去一片廢墟,太原街也是地盤處處,說沮喪或嫌太感性,但唏噓裏兼着憤怒倒是真的。
《潮爆北京》裏有一句,說為了更愛一個城市就要離開一個城市,這是十分無奈的說法,潛台詞是,當我們的城市不再,只好把關於它的記憶揣在懷裏,在他鄉默默想念,如此才能真正保有對這個城市的熱愛。
早前潘迪華接受雜誌訪問,說到她覺得六七十年代的人還是比較懂得品味與生活,他們不急於追新,多是在慢調的拍子裏慢慢醞釀自己的特色。
其實我很怕老是覺得過去更好,因為那是說人也老了。但現在不怕,因為明顯是新不如舊,新釀的酒,釀壞了。北京與香港,一體兩面,一國兩制,都是一樣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