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注一匹馬 - 陶傑

押注一匹馬 - 陶傑

金融海,是考驗實力的時刻,有一個人物,怎樣經歷這場浩劫,備受注目,就是史提芬史匹堡。
史匹堡的夢工場是獨立製作公司,本來有印度大亨投資,開拍改編法文漫畫的「叮叮歷險記」,怎知道一場金融風暴,印度老闆縮了沙,叮叮大計劃胎死腹中。
但是史匹堡這個名字,不那麼容易衝得垮的。一個名字不但有市場價值,對於銀行,還有融資的吸引力,由幾十年的業績確立。史匹堡這個名字,只要在世界有market,就有「銀行融資力」(bankability),像一匹第一班馬,永遠能吸引龐大的注金。
第一家是JP摩根證券行,連同美國銀行、花旗,還有一家以色列銀行,共融資三億兩千萬,加上迪士尼發行,為史匹堡提供製作費,重拍一齣法國舊喜劇。
電影是什麼內容,在這個時機,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史匹堡這個名字與JP摩根和花旗銀行鏈接起來。金融海之後,這幾家投資機構的名聲都有點臭檔,但史匹堡是創作大師,他的名譽幾十年金漆招牌,光芒不減。
史匹堡的產品也有票房失敗的:《紫色》、《斷鎖怒潮》、《太陽帝國》,都虧了本,但史匹堡這個名字不是雷曼兄弟。金融界垮掉了,大導演也沒有資金開戲,像一個孤獨的大將軍,手上沒有兵員。現在,摩根和花旗這群傷兵,收拾殘盔敗甲,主動投效來大將軍的旗下。將軍有謀略,這群散兵,手上有長矛和利劍,於是一拍即合。
創作永遠是一盤生意,買賣魚水交歡,就可以製造高潮。對於JP摩根,還嫌有風險,注碼不只押在史匹堡身上,未來三年,會融資共二十齣戲。這條路摸準了,因為美國自一九二九年華爾街大條之後,影業很旺盛,吸血殭屍和金剛怪獸片都收了旺場,失意的人,聚攏在一起,就可以謀求起事,殺出一條血路了。
香港也蒙受金融海的影響,有沒有得翻身?第一,要看這個城市,養兵千日,有沒有像史匹堡這樣能肩負bankability的大將,有,就有火種的希望。第二,要看銀行界有沒有判斷和膽識,能帶着殘盔敗甲,摸上史匹堡的山寨來,三呼萬歲,擁戴史匹堡出山。
如果兩者皆無,就只能眼巴巴等着「外圍經濟改善」。倚賴國際──當然是美國──的所謂外圍因素,意思就是,自己並無真正的實力,是人家的殖民地。
香港到今天還是殖民地,道理就在這裏,連雷曼兄弟,也能摸上香港的門來耍老千,跟JP摩根找上史匹堡,簡直是天國與地獄之別。所謂「紐倫港」之說,是一個神話,因為縱橫紐約和倫敦,都擁有一個自己的名字,叫做史匹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