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指出,我們慣常的溝通反應能令別人快樂倍增;也能令別人感到厭悶生氣。讓我們看看以下的例子:
若你平日節衣縮食,終於等到日本超市減價日,興高采烈打電話給好友,打算下班買魚生回家分享。
「嘩!難得你留意到這好消息!我下班和你一起去看看。」這是積極建設性的反應,對方對你的快樂表示欣喜及有共鳴。
「啊,減價?那麼待會兒一起去吧。」這是被動建設性的反應,對方知道你熱心分享這消息,雖然不大感興趣,但仍給予正面回應。
「減價而已,不要去人擠人!吃甚麼不都是一樣嗎?唉,頂多陪你去一趟。」這是積極破壞性的回應,有如熱情被撲熄。對方不表認同,更指這主意愚蠢不值得高興。
多接受別人好意
「減價?那又怎樣?你想去就去囉。」這是被動破壞性的回應。你希望將快樂感染別人,但對方卻不為所動。
快樂的確是可以互相感染。有時我們未必認同別人的想法,但可嘗試多接受別人的好意。當別人和你分享開心事,你可多作積極建設性的反應,讓快樂倍增,使你和對方都感到自己的價值。生活中充滿困難和挑戰,你的一句說話,往往會為別人注入新動力!
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24小時輔導熱線:2389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