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恐懼流動性枯竭,令基金大戶與散戶落荒逃出A股。為了解除這魔咒,人民銀行過去數周,已展開動態微調,透過發行央票與正回購操作,將正回購中標利率逐步降低,以行動向市場發出「靈活運用貨幣工具,引導貨幣信貸適度增長」。消息人士稱,人行的動態微調手段一直被市場誤解為抽緊銀根,其實「動態微調是因應市場變化,可鬆可緊」。
上半年新增貸款與股樓「共舞」齊飛揚,貸款更創下7.37萬億元(人民幣.下同)的驚人紀錄,直至人行向包括中國銀行(3988)在內開刀,股民才醒覺政策隨時有變,是套現離場時候,瘋狂沽盤令7月29日A股跌5%,人行漏夜表態,澄清調控要運用市場化手段,而不是「(貸款)規模」控制,即使人行或監管者一再強調寬鬆政策不變,還是未獲市場信任。
在解鈴還須繫鈴人的大原則下,摩根大通中國證券與大宗商品主席李晶預期,若內地股市進一步下跌,預期監管層使出兩招「護市」,包括吸收過度流動性的短期票據,加速審批共同基金。
李晶:股市再跌料推兩招護市
李晶的建議說得簡單一點就是「放水」。不過,消息人士稱,其實人行過去數周已靜悄悄展開類似動態微調,正如上述提及,人行透過發行央票;與正回購中標利率操作將利率逐步降低,7月發行900億淨回購操作,中標利率為1%,往後半個月,一年期央票參考收益率持續升至1.18%,直至本周,利率才持平,「人行提高公開市場利率,令貨幣流動性偏緊,利率持平甚至可能偏軟發展,亦即意味流動性張力開始鬆一點」。
消息人士稱,從過去數周人行發行央票與正回購的行動,以及A股在周一大跌時,中證監漏夜批出3個ETF基金,反應中央希望有序調整流動性。
監管者頻呼維穩,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姚景源昨晚強調,「中國經濟有困難,沒問題」。但人行卻低調進行動態微調,消息稱,「有關操作是調節流動性,並非放水,更重要這是市場行為,亦非政策,為免市場誤解訊息,故毋須張揚」。
過去多次大跌市,中證監會約見大型基金,了解市場情況,此現象今次並無出現。消息稱,中央最關心的是大局,反正股市升了這麼多,回調亦屬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