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朋友提醒,幾乎錯過了一宗跟金融海嘯息息相關的趣聞及隨之而引發的爭論。
事情是這樣的。去年十一月,英女皇為LondonSchoolofEconomics(LSE)新教學大樓揭幕,閒談間自然免不了說到剛發生的金融海嘯。據說,女皇輕輕向LSE的教授們提出了一個問題:"Whydidnooneseeitcoming?"(點解冇人預見危機來襲?)教授們的反應如何有不同版本。有人說教授們不知所措,結結巴巴的胡謅一番;在場的教授則說自己簡單的向女皇解釋了情況,包括銀行及金融機構如何濫借,新生的金融衍生產品如何掩蓋風險等。
女皇對答案是否滿意白金漢宮方面自然不會說,但英國的經濟學家、學者卻一直沒有忘記女皇的問題。今年六月一大群英國學者包括LSE的TimBesley、財政部常秘NickMacPherson、高盛首席經濟師JimO'Neill……等雲集在BritishAcademy一個研討會上專門討論了這個問題,後來由部份學者把討論內容寫成一封三頁紙的信寄給女皇,一方面作較詳細的交代,一方面也有點致歉的意味。信件最關鍵的一段話說:「無人預見金融海嘯來襲是因為不管是本國或其他國家的聰明腦袋都未能有效把握整個金融體系的風險。」簡單來說,這群經濟學者是向女皇坦承,他們對金融體系風險一知半解以至看不到大禍臨頭。
女皇沒有就「道歉信」作反應,但信件內容經傳媒在上月底公開後立時引發大量有趣的議論。有的人為經濟學者解畫,指出其實有小部份人如克魯明、羅賓尼幾年前已預警樓市泡沫將會爆破,只是無法預見牽連如此深、如此廣而已。也有學者如為凱恩斯寫了三大冊傳記的RobertSkidelsky(LordSkidelsky)認為經濟學主流學說在金融海嘯中顯得蒼白無力,既未能預見問題,又不能有效了解及分析現實問題,顯示經濟學這個科目顯得落後於形勢及現實。他建議大幅改革大學的經濟學課程,重新要求學生修讀政治經濟史、經濟思想史、社會學、政治學、道德哲學等課程,走出倚賴數學方程式的死胡同。
這場爭論會有甚麼結論、結果暫時還不知道。唯一清楚的是女皇的問題即使到金融海嘯差不多一年後的今天仍未有一個清晰的答案,更不要說找出應對未來危機的方法。也許只有請女皇在往後的歲月繼續提出類似的問題,好讓經濟學者、投資者、市場參與者繼續反思,好讓大家不會忘記金融海嘯的教訓!
盧峯
逢周三、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