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暑假:染阿米巴可致肝生瘡

放暑假:染阿米巴可致肝生瘡

亞格拉的泰姬陵、白色城市烏代浦爾、粉紅城市齋浦爾,每年都吸引不少遊客到印度這文明古國,當中劉先生一口氣去了兩個月,走遍印度東南西北。怎知到埗半個月後就開始腹痛肚瀉,在當地求醫後病情略有好轉。回港後再次出現腹瀉,大便帶血,並有右上腹痛和發高燒,劉先生遂入院檢查。

嚴重會出現結腸潰瘍

「你的肝酵素不正常,超音波掃描發現右肝可能有一個膿瘍。」我告訴憂心忡忡的劉先生。他問「點解我會無端端肚屙仲搞到個肝生瘡?」答案就在他的糞便中。原來他感染的不是普通的腹瀉,而是由痢疾阿米巴原蟲引起的阿米巴性痢疾和肝膿瘍。
阿米巴原蟲是一種單細胞寄生蟲,估計全球每年有十萬人死於此病。病人會在糞便中排出阿米巴的囊體,當囊體污染食物和食水,其他人進食後就會被感染。大多數病人會出現腹瀉、大便有血或黏液、發燒、腹痛等痢疾症狀,嚴重的更會有結腸炎、結腸潰瘍、中毒性巨結腸、腸穿。
肝膿瘍是阿米巴感染症最常見的腸道外併發症,由阿米巴原蟲循門靜脈由腸到達肝臟,再破壞肝臟組織,死亡率一般低於3%。肝膿瘍偶然會破裂,導致腹膜炎甚至心包積水後出現的心膜填塞。
最近傳染病學術期刊公佈一項研究指,旅遊人士的阿米巴性痢疾病發率以印度最高,其次是中東及南美。幸而劉先生在印度染上的肝膿瘍並未破裂,藥物治療後已好轉。本港每年阿米巴痢疾的個案一般少於十宗,應避免進食未經煮熟或煲滾的食物食水已可預防染病。
逢周二刊出
撰文: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助理教授黃世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