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再被指是美商避稅基地

香港再被指是美商避稅基地

【本報訊】香港再次被指為是美國的避稅基地。《亞洲華爾街日報》及多份外電昨均有報道指,隨着美國的資產爆破,越來越多當地的公司,透過瑞士的銀行戶口,將資產秘密轉移至香港,逃避美國政府的徵稅。美國的法院至今已將多宗相關的避稅活動作出判罰。
《亞洲華爾街日報》引述多宗美商將資金轉移至香港避稅的案例,手法大同小異,全都透過瑞士的銀行安排。其中一案例指,一名美商上周在法庭認罪,他是瑞士銀行在美國加州的客戶,他透過銀行,將多於100萬美元(約780萬港元),透過瑞士的銀行,轉移至香港一間公司的戶口。

非利用港銀行戶口

類似的逃避手法近期在美國屢見不鮮,香港與許多海外司法地區,由於並未簽署交換稅務資料安排,一直被外國詬病。
本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發言人昨表示,留意到根據《亞洲華爾街日報》的有關報道指,涉案人士將意圖避稅的資金,由美國轉移至在瑞士的銀行戶口,而並非利用香港的銀行戶口避稅。發言人續稱,香港並沒有銀行保密法,亦從沒有極低的稅率刻意招徠旨在避稅的資金,所以絕對不應與避稅天堂相提並論。此外,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最近亦讚揚香港的稅制具透明度,清楚指出香港絕對不是避稅天堂。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指,為進一步提升香港的稅務透明度,政府在上月已向立法會提出修例建議,使香港可在稅務資料交換安排上,符合國際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