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捐款去了那裏? - 北方可可

我的捐款去了那裏? - 北方可可

北方可可 大陸《博客網》專欄作家

據報道,由二十一家國內知名社會組織共同發起的「五一二行動論壇」十二日在北京開幕。於是,有關慈善捐款,尤其是慈善資金的使用、監督以及訊息公開等議題,就成為近日大陸媒體熱議的話題之一了。

政府誠信每下愈況

在這些熱議話題當中,慈善捐款的具體流向無疑是社會公眾最為關心的問題,也就是說,大家問得最多的一個問題是:「我的捐款去了那裏?」我想,公眾發出這樣的質疑當然事出有因。一是我們當前的社會誠信現狀眾所周知,尤其是政府公信力的每下愈況,令到公眾「凡事都打上一個問號」幾乎成為一種習慣;二是在筆者的印象中,包括慈善資金、扶貧資金、移民安置資金等等在內,這些資金被挪用、侵佔、私吞、貪污的情況並不鮮見;三是對於「我的捐款去了那裏?」這樣的問題,絕大多數捐款者就都無從知曉。
一項「關於五一二地震捐款情況的調查」就表明,「百分之九十六點五四的被調查者不了解捐款最終流向那個組織,百分之九十六點二八的網友不了解捐款使用情況,百分之九十五點三四的被調查者認為『一些人捐贈意識不強的原因』是『對捐款不放心』」。而民眾發出「我的捐款去了那裏?」這樣的質疑也可以從一些相關的新聞標題中看出究竟,諸如「調研稱八成地震捐款可能轉入政府財政賬戶」、「百分之八十捐贈流入政府專戶的擔憂」、「兩筆地震捐款去向調查」等等。
我們必須看到,救災捐款、扶貧濟困,乃至整個社會慈善事業的進行,並非「上面發一個號召,大家人人投鈔票到捐款箱就完事」那麼簡單,尤其是在當前的中國社會背景下。而總的來看,中國的慈善事業看上去,至少就有以下幾個突出問題逼切需要得到解決。一是慈善資金的籌集、使用、監督等這些相關訊息的透明度問題。有報道就指出,「從常規訊息的披露情況看,包括中華慈善總會和中國紅十字總會在內的八十二家全國性組織中,在其網站上披露機構年報和機構財務報告的分別只有二十九家和二十三家,均不足百分之四十,而六家機構沒有官方網站」,這就是說,對於絕大部份捐款者來說,「掏錢」之後的事情他們根本無從知情,這些捐款去了那裏,甚至有沒有按照他們的捐款意向落實到位,都可以是一個問號。

缺乏慈善相關法規

二是要培育民間慈善組織,這也是國際通行的做法,即慈善事業主要由民間組織來做,而中國目前正好相反。去年五一二地震之後,來自全國各地的抗震救災捐贈款物,截至今年四月三十日,總數達到了七百六十七億元,根據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一支團隊的研究,「這些來自公眾個人或企業腰包的錢,極可能有百分之八十左右流入了政府的財政專戶,變成了政府的『額外稅收』,由政府部門統籌用於災區」,研究人員就表示,「這是一個隱憂」。
三是相關法律法規的填補。目前,中國還缺乏一些與慈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在無法可依,慈善、賑災捐款又主要由政府大包大攬的情況下,資金的使用、項目的落實、訊息的披露等環節,當然就游離於公眾視線之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