醬油怪 - 蔡瀾

醬油怪 - 蔡瀾

廚房的貯藏櫃中,什麼都不多,醬油最多,我可以稱上醬油怪之一。
保持用「香菇醬油」的傳統,也有一瓶。此醬油剛出現時一嚐,驚為天人,的確香甜。但日子一久,好像變了質,當今國貨商譽又不佳,但為紀念它的風光,買了,但少用。
本地醬油是我的最愛:李錦記、八珍、同珍等,各有數瓶。始終慣用的是「九龍醬園」的產品,有金牌生抽皇和金牌頭抽皇,尤其是後者,倒出來後香味撲鼻,又濃又稠。蘸東西吃,什麼養殖後沒味的,都變得可以吞得下去。
台灣醬油則用「民生」牌的壺底油精,一小瓶像Tabasco,有55ml,它是用甘草去煮的,可增加食物的甜味,不像味精那麼害人,該公司最近出了新產品,叫炭道壺底油精,同樣地香甜。
還有一種叫「蔭油」的,黑豆油之中加了砂糖和糯米,變成稠得像蠔油,用來點鮮魷或豬肺綑,的確一流,但要認明是「西螺」產的才好買,西螺之中,也是「瑞」字牌的瑞春醬油最佳。
馬來西亞的醬油,做法原始,所謂的「頭抽」,的確是第一次製造出來,產量不多,不像港產的那麼大量商品化,味道真是很甜,是非常美味的醬油,但甚為難得。
至於生抽,星馬二地,都叫成「醬青」,我小時點過一種醬青,記憶猶新,但當今已找不回來了,耿耿於懷。
點雞飯的又黑又濃的醬油,海南人做得最好,我家用的,是新加坡「逸群」的老板送的,不出售。
日本最普通的「萬」字牌醬油也有一瓶,無他,紅燒或炆起肉類,用其他醬油會發酸,只有日本醬油沒事。
最近去北海道,買了一瓶全世界最貴的,用天然海膽釀出,叫「雫Shizuku」。還有一瓶用北寄貝釀的,叫「北寄魚醬」,各100ml,要賣三百多港幣,點了也沒奇蹟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