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全球經濟次季顯著回穩,除了各國政府積極刺激經濟,中國經濟保持7.9%較高速增長、進口按季顯著回升,亦成為全球經濟回穩,走向復蘇主要動力之一。然而全球要強勁復蘇,仍有待美國經濟重拾升軌。
多個國家或地區次季經濟已較首季出現正增長,當中包括中國、新加坡、俄羅斯、香港、韓國、德國和法國等;中國按季升幅更達15%。香港作為中國轉口港亦顯著受惠,第2季出口貨值按季升幅達11.6%。
美國智庫Peterson國際經濟研究所主管FredBergsten指出,上半年經濟數據顯示中國引領全球經濟走向復蘇,外貿順差縮減對其他國家尤關重要,進口能力對亞洲國家最為受益。中國次季進口達2414億美元,較首季上升31.8%,最受惠為新西蘭。
摩根士丹利亞洲主席羅奇稱,次季中國對全球產出增幅貢獻2個百分點,隨着全球經濟收縮逐步減緩,中國經濟的反彈可能已足以使全球生產總值,自去年夏天以來首次實現按季正增長。
仍須靠美經濟重拾升軌
穆迪表示,中國為首個主要經濟體增加其貨物入口值,成為全球經濟增長引擎。中國進口大量基建相關貨物,不但刺激全球原材料需求,亦推動台灣、南韓、日本和德國的工業生產。但穆迪認為,全球經濟復蘇仍要待美國重拾升軌,金融市場回復健康,信貸流入商業及私人領域。
亞太區復蘇步伐
類別:競跑型
國家/地區:中國、印度、印尼 *復蘇時間表:保持經濟增長
類別:緩跑型
國家/地區:澳洲、香港、南韓、菲律賓 *復蘇時間表:2010
類別:步行型
國家/地區:台灣、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新西蘭 *復蘇時間表:2011
類別:爬行型
國家/地區:日本 *復蘇時間表:數年時間
註:*為經濟規模回復至金融危機前水平
資料來源:穆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