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家可歸青少年 每月有千人

無家可歸青少年 每月有千人

【本報訊】雖然邦仔已屆成人之年,但仍屬社福機構「青年服務」的對象。像阿邦這樣的無家少年,單是協青社一個月就碰上千個。協青社指出,家庭問題是社會問題的禍源,子女得不到父母的愛,流連街頭,結識黑社會,索K、援交等罪惡就隨之而來。
協青社助理總幹事謝貞元說,社福機構的「青年」定義為0至24歲,以邦仔的個案為例,協青社設有危機介入中心,給18歲或以下、正在就學的兒童或少年入住,短暫接受庇護,並接觸個案的家人,希望重建父母與子女的關係。即使是18至24歲的在職青年,如有住宿困難,協青社也可提供支援。

家庭問題變社會問題

「年輕人唔返屋企過夜嘅個案,我哋平均每月接觸到六百至一千宗。」謝貞元說,這些家庭問題很快便會衍生出社會問題:「青少年長期流連街外,接觸不良分子,是非價值觀偏離正軌,容易沾染毒品,甚至被引誘援交、搶劫等不法活動。」
像邦仔這樣已經成年仍被父母暴力對待的個案,原來並不罕有。和諧之家今年上半年已接獲六宗成年子女遭家長虐打的個案,總幹事陶后華說,子女如受父母長期暴力對待,必須報警求助。她並建議邦仔在確保自身安全的情況下,親自或找親人游說父親接受輔導,長遠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