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馬在線 - 陶傑

斑馬在線 - 陶傑

披頭四樂隊走過斑馬線的唱片封面AbbeyRoad,製作四十周年。幾千歌迷,聚集在當年今日排隊走過的斑馬線上一起懷念昔日時光。
四十年前,誰想到過用這樣一個四人走斑馬線的動作來做唱片封面?四十年前香港的唱片封面是什麼?風行和娛樂兩大公司,黃清元、鄭錦昌,都是粗框眼鏡的正面醜男大頭照。陳寶珠和姚蘇蓉,一隻食指輕抬下巴,皆是月曆牌上的舊甫士。只有披頭四破天荒敢用這樣的唱片封套:四個人列隊過馬路,步伐下看來好像一致,細看卻又不同。為首的約翰連儂,雙手插袋,連面孔也看不見。四人的腳步左右不一,在排練的用心之中,又見隨意的灑脫,這正是所有演藝創作的秘竅。
這個唱片封套引起歐美民間談論,因為從來沒有人這樣拍過。換了在今日的香港,誰提出這種意念,任何老闆都會否決,直到你提出:英國或美國有人這樣做過,也就是特區政府最愛說的「援引外國先例」為止,他才放心。
當抄襲已經深深印在整個社會的DNA裏,看看披頭四這個唱片封套,就是「外國有先例」的一個典型:四人的形象並不突出,圖中的馬路反而成為主角,地上的黑白斑馬線更為搶鏡。
為什麼是斑馬線?因為一個民族之野蠻或優秀,其本國的汽車,如何對待過斑馬線的行人,是最準確的縮影。一個國家的政權如何對待其人民,這個國家的汽車就如何對待過斑馬線的行人。因此,一九九七年之前的香港一代,回想起來,身為香港人,就明白自己曾經多麼幸福。
因為斑馬線是公民社會的基本課:司機和行人,素不相識,首先學會互相尊重。在瑞士蘇黎世、德國波恩、荷蘭阿姆斯特丹,行人只要在斑馬線邊略一躊躇,腳還沒有伸出來,馬路上的汽車自動停讓。紐約和倫敦因外來移民雜多,當然差一點,多半要腳踏在黑白色上,才會停車。
因此,極權國家的子民,初來到歐美,一定會給斑馬線嚇壞,他不明白為什麼在斑馬線上,自己會成為主人。他一定會往陰謀處想:是不是讓路的汽車是一個洗劫集團,約好欲擒先縱,下一步就是撞人越貨。他走在斑馬線上,不相信這是真的,往往要打自己一耳光,痛呀,原來,世上真有這等美事。
一起紀念披頭四過斑馬線唱片封套四十周年,學通識,知道某些國家的國情,小朋友們,多麼有意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