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道全 專科醫生
以從事協助青少年戒毒的業內人士角度而言,上星期公佈詳情的校本驗毒計劃,雖未實行卻早已注定失敗。那些諸如計劃違反學生私隱,學生應有權拒絕驗毒,和存在各種方法擾亂驗毒結果等等的反對聲音,觸及的其實只是計劃的枝節問題,無關該計劃的宏旨。計劃必定失敗的關鍵在於,即使有學生被驗出曾服用毒品,政府能拿他們怎辦?到現時為止,政府在這方面的相應措施完全付之闕如,既不對學生作出檢控,亦不加以最輕微的懲罰,難道政府天真到以為單靠學校老師、社工、家長苦口婆心地勸導就可以令他們戒除毒癮?若此法可行,毒禍何以至此嚴峻境況。
聯手抗毒刻不容緩
濫用藥物情況近年已發展到令人觸目驚心的程度,實實在在地反映在吸毒人數逐年上升,吸毒人士年齡持續下降,年輕女性濫藥人數快速攀升,校內吸毒個案急劇增加等趨勢之上。根據不完全的統計數據,全港約五分之一市民曾服用各類違禁藥物,可見毒禍已嚴重到無以復加的地步,各界聯手齊心抗毒業已刻不容緩,豈能再拖拖拉拉。
香港法例列明,販賣、藏有和服用各類毒品均屬違法行為,一旦罪成,需接受法律制裁。然而,執法人員一般只對販賣和藏有毒品的人士提出檢控,對於人數眾多的服用者卻因舉證方面的困難,大都採取不聞不問的態度,不予追究。其實要查出濫藥學生,根本不需要勞師動眾的校本驗毒措施。早於兩、三年前開始,位於毒禍重災區如東九龍及新界北的各所公立醫院,常會接收到穿着校服,於課堂上因濫藥過量至半昏迷狀態而被老師同學送院的學生。從陪同的老師同學談笑風生的舉止觀之,他們對校內濫藥早已習以為常,處之泰然。
另一方面,駐院警員只關注在該等學生身上是否搜查到違禁藥物,對只是服用而身上並沒藏有違禁藥物的學生從來沒有任何跟進行動。這些濫藥學生一覺醒來,便完全回復自由之身。警方不願浪費人力和時間而對單純的毒品服用者不予正視;校長惟恐被揭露校內有濫藥學生以致校譽受損而寧願息事寧人或私下解決;老師因缺乏毒品知識而不懂如何處理;社工擁有毒品知識而苦無約束權力。服用毒品毫無後果需要承擔,試問濫藥學生有何懼哉,於是越發變本加厲,並影響身邊其他同輩朋友,此乃青少年濫藥成災的主因。政府和學校實在責無旁貸,不能互相推卸責任。
杜絕濫藥僥倖心理
要有效打擊濫藥活動,單純的社工跟進輔導顯然收效不彰,必須施予適當懲罰,增加青少年濫藥的成本,以收阻嚇作用。校本驗毒計劃實施與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要透過學校和傳媒向所有青少年傳遞一個清晰的訊息,以後每個在不同場合被證實曾經服用過毒品的人士,均會被警方跟進,認真處理,從而徹底杜絕青少年濫藥人士的僥倖心理。初次被發現服用毒品不一定要留案底和監禁,可以判處於指定時間內修畢毒品知識課程並考取及格成績,和參與社會公益活動若干小時作為懲罰方式;再犯者兩罪俱罰。透過這些漸進式的方法,既可使青年人受到適當的警告和處分,又可傳達正確的毒品禍害訊息,同時亦能向其灌輸正面的人生觀,一舉數得,何樂而不為。只要政府依照現行法例認真對待每個濫藥青少年,校本驗毒這個燙手的山芋,不要也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