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談富論:基本因素轉好 泰股估值吸引

暢談富論:基本因素轉好 泰股估值吸引

過去兩年,泰國備受政治問題困擾,頻繁的政權輪替及街上鬥爭運動,加深了投資者對當地經濟前景的疑慮。有關泰國政局的新聞頭條,蓋過了對當地經濟基本面的分析,正當投資者開始對泰國股市退避三舍之際,這個盛產農作物的東南亞國家卻用行動為自己作出有力的辯護。截至8月7日,以美元計算,MSCI泰國指數由年初至今上升了43%,輕微跑贏MSCI亞洲(日本除外)指數同期的41%,估值卻普遍較其他亞洲市場吸引,今年預測市盈率只有12倍。
過去數年,泰國雖經歷多次政變,但其股市對政治敏感度不高,有關負面消息對市場未有造成很大的破壞力,當他信06年下台、又或是親他信支持者在今年3月底圍堵曼谷機場時,市場亦無出現恐慌性拋售。根據泰國交易所資料顯示,由今年初至7月底,外國機構投資者淨購入泰國股票2274萬美元,反映投資者對泰國的經濟前景及投資環境充滿信心。

GDP明年可望負轉正

強勁的出口(特別是農產品)一直是泰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受到環球經濟衰退影響,該國的出口業亦受到打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估計,今年泰國國內生產總值按年下跌3%,但與新加坡、南韓等同樣以出口為主的國家相比,泰國出口的目的地較為分散,對歐美需求的依賴相對較低。
隨着環球經濟數據(特別是亞洲區)普遍有見底回升迹象,IMF預期,亞洲今年將繼續成為全球經濟增長最迅速的地區。「重亞洲、輕歐美」的出口佈局,將有利泰國在今次環球經濟周期中,率先感受到區內經濟回暖的成果,按IMF的預測,泰國經濟可望於明年錄得正增長。
事實上,泰國在吸收了97年金融風暴的教訓後,已逐步建立起穩固的經濟實力,除分散出口目的地外,近年亦積極增加外滙儲備。泰國銀行的資料顯示,該國的外滙儲備在短短12年間躍升逾200%,由不足40億美元增加至目前約123億美元。豐厚的儲備有助泰國維持滙率穩定,避免重演當年貨幣大幅貶值、市場出現惡性通脹的危機。
此外,在過去10年間,當地企業的營運模式轉趨保守,一方面透過降低資產負債表的槓桿比率改善財務狀況,另一方面亦放慢投資進度,形成企業現金充裕,但投資不足的現象。97年前,私人投資佔泰國GDP逾30%,但過去10年已跌至平均只有15%。隨着經濟逐步好轉,我們相信當地企業將在未來數年重新加快投資步伐,以提升產能及科技水平,屆時,私人投資有望成為當地經濟的另一股推動力。

富蘭克林鄧普頓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