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校本驗毒令全港鬧得沸沸騰騰,可說是繼母語教學後,政府另一次好心做壞事。
禁毒原意是好,不過十來歲的學生需要的,是循循善誘而非強硬禁制。就算專業如NBA運動員,仍會受不住引誘,沉迷毒品的為數不少,金塊的基斯安達臣就是好例子。如非獲金塊「接納」,「鳥人」前途已毀於一旦。
強制驗毒,要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去監管,加上為了確保人權,又讓學生有權拒絕,試問怎會有學生自願上「刑場」?網上千百萬樣「出貓」方式,學生在fb的帖子,都令人擔心計劃最後只會淪為笑話。
關顧支援更具效用
禁毒刻不容緩,但政府一路只是頭痛醫頭,從無於根本着手。現時大多學校只有一個駐校社工,要應付眾多問題學生,肯定力有不逮;而所謂的教育心理學家,一個月則只會在校待上數天,無濟於事。
與其投放大量資源在驗毒上,何不先在關顧支援上多下工夫,再試行自願驗毒,將正確價值觀推廣,才真正幫到學生。急就章只會破壞了師生間的互信關係,徒令學生惴惴不安,怕烙印影響一生。
《三國演義》中,曹操在官渡之戰後,找到一大堆將士私通袁紹的信件,照理大可按圖索驥,將「二五仔」逐一揪出,但他卻一把火燒掉,給將士第二次機會,才令眾將願效死力。
學生要的是關心和信任,而非在他們出事後大石砸死蟹;強迫驗毒,難收阻嚇之效,徒令教師百上加斤。
文:仙道彬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