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不知道十年前是如何無線上網的?你可能會說,Wi-Fi幾年前才被廣推普及,十年前,何來無線上網?
對,十年,無線,上網。但,是窄頻。那時,很多家居,相信還在用電話線「撥號上網」(記得撥號時「嘟嘟嘟炸~」的soundeffect嗎?那數據存取的龜速今天看來真匪夷所思),還敢說要隨時隨地可以上網咁癲?妄想。但如果你是廣告人、又有個高科技客戶,你多少會比一般人走得前,一滴。說廣告人走得比市場前,不是我們先知先覺,很大原因是客戶控制了市場的奔跑速度,我們的步伐貼近即快。廣告前輩告訴我,198X年Motorola是其客戶時,他們已經用十分類似email的系統溝通;我在EURORSCG時,公司大客是intel,intelteam的科技資訊一定比人快;十年前,我在DY&R當ACD,主力負責大大客戶Ericsson手機的亞太區廣告創作企劃,像服務麥當勞的廣告人要去快餐店炸薯條和做樓面一樣,我們為這無線科技巨擘晨昏定省的「骨幹成員」,會被邀請到瑞典總部考察,一些當年所知所見的prototypes,十年後仍非市場所能夢見。高科技產品的上市,幾時推出力量怎樣的甚麼是計算是優勢是策略。現實中的產品,一定和企業最先進的研發有時差,且一定落後不少。
十年前無線上網,材料有:一部Ericsson手提電話,要有紅外線發射裝置;一部筆記本型電腦,要能接收紅外線訊號那種。用手機打去電訊商的撥號上網賬號,再把駁通了的訊號由紅外線射給Notebook,就可龜速上網了。是否很笨拙呢,是到喊,不會普及。但不懂的人會用仰慕的驚歎眼神以為我們是特務007,去開會,一些gadgets能替你在枯燥的會議中打開話題,有些道具能助你營造「好像很勁」和「好像很信得過」的專業形象(真膚淺),當大把人還在用貌似快譯通的所謂digitaldiary,你拿出一部PalmPilot「篤篤吓」,就是一吋先進一吋強了。
無線上網的笨拙,像昨天,又恍如隔世。現在,電話、電腦、網絡幾乎無界同體了。
今次北歐假期最大的感受,是Wi-Fi的成熟和智能手機(smartphone)勢將大幅改寫生活。在斯德哥爾摩喜來登酒店提供FreeWi-Fi的"LinkCentre",擠滿了人,最多人用自備的notebook(我也是)、有人用smartphone、有人用netbook,有人用酒店提供的幾台電腦,人群中由和我搭訕、一再要在facebookadd我、隨爸媽旅遊的19歲蘇聯o靚仔(他告訴了我他的一切,非常慣性公開展覽自己的新一代習性,以為我是同輩!真俾面)到中年人都不缺。三、五年前,在歐美的internetcafé,冇個客似大人,通街拿着部機偷用人家Wi-Fi的都是後生仔女,今日,你搜尋到的Wi-Fi訊號大都上了鎖要密碼,但利用Wi-Fi的人都不再是最青年最貼網的一群那麼窄了。
在倫敦,我的酒店在SloaneSquare,即不算銅鑼灣多年青人的地區,在街上找好心人問路,幾個年約三十的即時拿出手機上Googlemaps(如果像電話Roaming一樣有國際Wi-Fi,我都自己上了Googlemaps一千次)。還有,你能不愛的iPhoneApps嗎?一個叫TubePro的app,教你如何縱橫倫敦縱橫交錯的地鐵站,放在手機,那個目的地搭那條線、在那個站上落車、上第幾卡車廂、在那一個出口出最適合,在彈指之間。廣告商也巧借新平台推廣,伏特加經典AbsolutVodka的"Drinkspiration"app,免費,提供各式雞尾酒推介,去到酒吧/蒲點不知喝杯甚麼好,Drinkspiration任你就所處地點、天氣、口味等提供四百多款飲品,連調校的recipe也有,我玩個不亦樂乎。
手機+Wi-Fi的創造性和可能性深不可測矣,誰都咬着唇等待着Google的Android如何衝擊iPhone;幾天前,微軟又宣布與Nokia合作發展超級「掌上辦公室」。手機作為媒體作為平台,又不知會激起幾多千重後浪推前浪,廣告費意義亦在於"whenthenumberofusersabrandhasaccesstois3to5milliononanyoneplatform,it'stimetolookatitseriously"。
http://www.youtube.com/watch?v=LNlS6NnUVJw
http://www.youtube.com/watch?v=Nln-oODfG-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