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家搞開放日,我猜你一入門口一定會衝進我的衣帽間,然後你會發現,舍下並無衣帽間,有的是「衣間」、「衣間」、「帽間」和「鞋間」,於是你會走進比較近大門的「鞋間」,逐個鞋盒抽出來打開,然後問我:「呢對買嚟做咩?」「呢對又買嚟做咩?」問了75次(其實你只開了我十分之一的存貨),我終於忍不住拋下我正在寫的BuyMeaSunday,走出書房,慢條斯理地走到「鞋間」,挨住門框、蹺埋雙手,冷靜地答你:「買嚟躉!」
講完轉身走人,行了兩步又回過身來對着O嘴的你補充一句:「等如一盆花。」
4對Pastel爬山Boots
上兩個星期中環F.I.L.返了5對pastelcolours的爬山boots!粉紅、粉綠、粉藍、粉紫和灰,噢,灰嚴格來說不算粉彩吧,所以我更正,4對pastel爬山boots。
先聽聽其他Visvim大fans怎麼說。
香港歌手陳奕迅:「唔買,粉色鞋好難襯。」
上海潮人VJ李晨:「一雙也沒有買,在上海穿這樣的鞋子上街是會被打的。」
我也覺得粉色好難襯,我在香港穿這樣的鞋子上街也有可能被打的。但我4對都買了。
一、我認為今次錯過了,今世人未必再有機會買這樣的鞋,喂,粉色嘅爬山靴喎,莫講話着,諗我都未諗過啦。
二、家裏又不是沒有這些「唔知着去邊」的鞋,唔爭在多4對。
(其實還有很多「唔知着去邊」的衫與褲與帽與飾物,為免更亂,今日我們只講「唔知着去邊」的鞋先。)
FAQ1:有沒有買了回去從來未着過的鞋?
答:很多。
FAQ2:對着這些新簇簇未落過地的鞋,有沒有一絲絲罪惡感,覺得可惜或浪費?
答:沒有了很久,只有對shopping沒有哲學性反思的人才會問這樣的問題。
我反問:「有沒有買過花?」
你答:「有,怎會沒有。」
「覺不覺得浪費?」
「不覺得。」
「為甚麼不覺得?」
「因為我『用』過它們呀。」
「怎麼『用』法?」
「放在瓶子裏桌子上,看個夠本呀!」
「我的鞋,也常常被我拿出來看,而且它們還不會凋謝,還比花更持久,為甚麼我要覺得買了不穿等如浪費?」
「……」
「你家裏還有沒有畫呢?瓷公仔呢?水晶擺設呢?搪膠figure呢?古董呢?藝術品呢?」
「……」
時裝是環保課題嗎?
FAQ3:你常說自己支持環保,你不覺得自己浪費資源嗎?
答:我常自備購物袋,可選的電郵賬單月結單都選,非用紙不可時兩面寫滿才丟掉,垃圾分類,家裏沒人用的房間一定記得熄燈,盡可能不用冷暖氣……不數下去了,我覺得何時是節儉何時是苦行,每個人心裏都有界線,我的界線是:「能省的不省才是浪費資源。」愛惜地球不等於要把自己的生活質素降至「刻薄級」。
買那麼多衫而不穿還不算浪費?衫褲鞋襪不是要被穿過才算是有用的,碌卡時為你帶來過高潮,閒來拿出玩賞讓你感覺滿足,一樣算完成了它們的歷史任務,停止三日一小買五日一大買,對我來說,等於不讓運動員運動,不讓愛書人看書,是不能停、不能省的,而且我買的東西幾乎都存下,沒有為世界增添額外的垃圾,所以我甚至可能比駕私家車的你更環保。
享受的痕迹
‧張愛玲的《花凋》最末幾句:「川嫦把一隻腳踏到皮鞋裏試了一試,道:這種皮看上去倒很牢,總可以穿兩三年。
她死在三星期後。」
置了新鞋未着過的川嫦抵死嗎?我覺得她沒買過心頭好就瓜柴的話,才死得唔抵。
‧葉一南的《要省,不如不吃》自序:「花掉了的錢,才是自己的錢。」
嘩,簡直是簡潔地替我講出了人生觀。
人各有志,有人因為日gym夜gym得來的滿身肌肉而沾沾自喜;我認為腰間脹卜卜的士啤胎才是切切實實開懷享受過美食的快樂痕迹。
有人喜歡存摺簿裏1之後不斷增加的0;讓我自豪的,將是我賣鹹鴨蛋那一天,不多不少地將存款剛剛花光的那個0。
本周感動
比「唔知着去邊」的鞋更慘的,是「唔知收去邊」的鞋。
F.I.L.的店長告訴我:「我們店裏的貨倉一定要很大,因為很多客買了很多鞋都不拿走,怕拎返屋企老婆鬧。」
於是,我想講一個購物狂版的《霎時感動》。
「太太最近發現丈夫常常無故失蹤,問他去了那裏總是含糊其詞答得模稜兩可,總之解釋不到放工後去了那裏happyhour,星期六約了那個舊同事篤波……最蠢的妻子都知事有蹺蹊吧,太太於是偷看丈夫的戶口結餘,近幾個月內果然花了很大的一筆錢,太太心都碎了:一定是有婚外情,一定是包了二奶!於是她在這個說是『去聽管弦樂』的星期六,秘密地跟蹤丈夫……他果然是瞞着太太做了些不能饒恕的事!他買了部瑪莎拉蒂。」
Textby黃偉文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