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動態微調並非新事物。」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希望大家要冷靜,不要對「動態微調」反應過敏。不過,人行是否政策改變已不重要,因為下半年銀行信貸規模,料約3萬億元(人民幣‧下同)。
中小內銀成放貸生力軍
內地《證券時報》報道,據他們向多間銀行了解後,信貸總額收縮已成定局,多間大型商業銀行幾乎已完成全年借貸目標,因此,中小銀行將是下半年借貸「生力軍」。
據悉,建行(939)已完成全年借貸任務,稍後不會再有大型借貸,不過,該行仍會按指導性指標進行貸款,例如房貸,但會進行嚴格審批。而未達標的工行(1398)指仍有2000億元借貸規模。大型銀行借貸態度突變冷,借貸重責自然落在中小銀行身上,不過,興業銀行指,願意借錢不代表不慎貸。
巨額貸款不再,人行貨幣政策委員樊綱認為此不足懼,「復蘇是可持續,因需求正在復蘇,今年也許主要靠政府投資支撐,明年仍需要政府一定力度支持,特別是財政政策不能撤火。」
為引導市場正面面對政策改變,樊綱反問「上半年8億貸款下去了,下半年還得8億貸款,才叫政策不變。」他提醒大家,很多政策是解救危機的政策,市場正常時,政策退出是難免。
樊綱為政策護航之餘,亦提出大膽建議,「希望深圳能儘早帶頭實施物業稅。」此嚇人建議並非要打壓地場市道,而是他相信地產是支撐經濟重要支柱,故透過物業稅來調節投資與住房需求是重要。
中銀監出招振消費
人行忙解話的同時,中銀監繼續為振興消費出招,為刺激投資者投資消費金融公司,中銀監決定降低投資門檻,由原來800億元降至600億元。消費金融公司的目標客戶,是有穩定收入的中低端個人客戶,包括年輕群、年輕家庭,或需要將家用電器等消費品更新換代的家庭。
據消費金融公司《試點辦法》規定,消費金融公司向個人發放消費貸款的餘額不得超過借款人月收入的5倍;貸款利率雖實行按借款人的風險定價,但必須在法律法規允許的範圍內,即不得上浮4倍以上;在催收上不得採用威脅等不當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