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港珠澳大橋的環境影響評估報告,今日起公開諮詢公眾一個月,政府已傾向採納在機場東面水域興建人工島作為香港口岸的選址,再接駁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
白海豚出沒時停工
路政署委託顧問進行的港珠澳大橋香港接線的環評報告,指明機場島東北水域方案是唯一可行的選線方案,方案是在機場東北面水域填海,設置一個約130公頃的人工島,作為大橋的香港口岸,口岸與屯門之間也會興建一條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連接路將在海底鑽挖隧道方式興建。
報告指人工島一帶並非白海豚活躍的水域,施工階段會採取特定紓緩措施,包括監察到白海豚出沒時,工程會停工及白海豚孕育期內以氣泡屏障阻止水質污染。
有份參與環評的海豚保育學會會長洪家耀表示,無疑部份白海豚的生境被佔用,但政府的特定紓緩措施及承諾工程完成後在大小磨刀洲設立海岸公園,可成為白海豚的棲息地。他坦言反擔心內地在施工期間未有落力保育水域生態,危害於珠三角水域生活的白海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