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港抗藥性問題越來越嚴重,無論尿道炎、社區感染的金黃葡萄球菌都能抵擋一般的抗生素,須用較強或較新的治療方案。但研究仍發現逾15%病人求診時,主動要求私家醫生開抗生素,當中超過八成「得逞」獲醫生處方。但有約17%尿道炎病人獲處方的抗生素並不恰當,影響康復進度。微生物學家認為病人要求處方抗生素,其實未必有需要,反而造成濫用情況。
記者:陳沛冰
香港大學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表示,研究是在05年12月起一年內,46名醫生(95%屬私家醫生)在每季其中一天,紀錄當天所有傳染病的病人資料,包括疾病種類及使用的抗生素,共收回3,096名病人資料。
最常見10種傳染病,依次為上呼吸道感染(1,447人)、腸胃炎(255人)、喉嚨痛(221人)、急性支氣管炎(183人)、皮下組織受感染(181人)、尿道炎(103人)、扁桃腺發炎(69人)、紅眼症(64人)、慢性阻塞性肺病(42人)及鼻竇炎(39人)。
最常獲處方抗生素的是尿道炎病人,91%獲處方;私家醫生最常用的喹氟諾酮類抗生素,佔處方抗生素的52%,其次是硫磺胺(12%)、盤尼西林及硝基呋南各佔5%。何栢良表示,治療尿道炎病人必須處方抗生素,但硫磺胺有30%至40%抗藥性,盤尼西林則有60%抗藥性,治療效果差,病人獲這類抗生素後,康復進度可能不理想,顯示醫生處方的抗生素有不恰當,其後他已再向醫生發出治療尿道炎的指引。
其實,治療尿道炎應處方抗藥性低於15%的抗生素,例如磷霉素及呋喃妥因等藥物。
尿道炎處方漸現抗藥性
研究又發現,不少病人開口要抗生素,71名病人「要求」醫生處方抗生素,當中93%最終獲處方;432名病人「希望」醫生處方抗生素,84%獲處方;也有12名病人拒絕採用抗生素,何栢良相信部份病人的要求其實是無需要,但醫生照樣派藥,造成濫用。
他建議政府及私家醫生可在藥袋上加上警告字句,提醒病人完成所有抗生素療程,並作宣傳教育病人不需強行要求醫生處方抗生素。參與研究的家庭醫生蔡堅表示,病人要求處方抗生素未必完全非必要,當中部份可能真的有需要,相信現時醫生濫開抗生素的情況已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