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因遷址問題引發社會關注的正生書院,每月收入逾百萬元,主要來自學生的學費及宿費,逾九成由綜援支付,但學校設備簡陋,膳食不佳,有家長對此感不滿。正生書院校監兼正生會行政總裁林希聖,承認學校收入全部撥歸所屬的基督教正生會,部份投資於內地旅遊項目。有教育界人士認為,正生使用的地皮是公共資源,綜援亦是公帑,正生雖為私立中學,亦應受政府監管。
遷址風波後,正生被捧為戒毒先鋒,物資捐款不絕,今期《壹週刊》報道,書院學生120人,以每人約一萬元膳食、住宿及學費計,每月收入過百萬元,書院所屬的基督教正生會將學費投資內地,開設「武夷山正生旅遊開發有限公司」,註冊地址是一所夜總會。正生會創辦人林希聖回應時表示對事件不知情。
否認開設夜總會
林希聖昨日就開設夜總會的指控在電台節目開腔,兩度表示「冇呢個事實」,又指報道構成誹謗,會把事件交由律師處理。他承認自2007年起投資內地旅遊項目,希望發展慈善旅遊農業一條龍,讓善長探訪完福建老人院、孤兒院後入住。正生書院校長陳兆焯昨重申正生是慈善團體,拒絕回應其他提問。
剛獲嶺南大學取錄的正生書院舊生黃榮新表示,林希聖從未隱瞞在內地投資,包括武夷山的賓館服務,他本人亦曾隨校監到過福州的孤兒院交流。
他承認絕大部份學生申請綜援繳交學費,曾有家長提出質疑,「每月攞咁多錢,但畀啲仔女食啲咁嘅嘢,咁熱又冇冷氣。」但他認同學校刻苦的訓練模式,「啲錢唔係佢哋袋咗,係去幫人,我覺得冇問題,支持佢哋咁做,今次件事可能係中間有啲誤會。」
教育評議會副主席何漢權指出,正生屬私立學校,毋須公開財政運作,「佢可以攞營運經費投資,只要唔犯法就得;不過學生係攞綜援交學費,地皮又係政府嘅,即係有公帑牽涉在內,政府就應該加強問責。」
特稿
政府高度關注或會影響遷校
有報道指正生書院所屬的基督教正生會挪用正生書院的學費在內地作出多項投資,令政府高度關注一直以私人模式運作、令外界未能了解其營運成本的正生書院,一旦成功遷進梅窩南約區中學後會否續以此方式營運,惹來濫用公帑之嫌。
現時無權過問賬目
政府消息人士透露,當局不知道正生會涉及的投資事宜,因為正生書院營辦以來,未有向政府申請資助,當局無權過問他們的賬目。有關報道令政府高度關注,正生書院成功遷址後是否會向外公開其財政及營運狀況,以提高透明度。
消息人士解釋,南約區中學的地權屬政府所有,若政府將此地撥給正生使用,便有責任監管其營運及財政狀況,故此日後與正生商討遷址問題時,也會聚焦於此方向再作深入討論,免引起公眾質疑。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