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紐約大學修法律的尖子好友,暑假來香港律師行實習,同期有些海外其他尖子,還有本地尖子。好友是ABC,年輕貌美,能操五國語言,不論工作能力與熱誠都在頂峰,但面對業內競爭,她也慨歎辛苦。
好友的實習生涯,讓她體會到香港中環人的拼搏精神,一周工作七天,分分秒秒待命,她的上司比她更勤力,「藍莓」電話長開,收信立即回覆。
好友也跟其他實習人出海、蒲夜店聯誼感情,平日的晚飯聚會更是不能少。和她同住一室的女孩,天天與同組成員朝夕相對,teamspirit就是這樣訓練出來的。
好友本來打算實習期後,回紐約繼續學業,畢業後也留在美國工作儲經驗。現在決定還是趁年輕來港,會學得更多更快,最重要是靠近中國,北上機會大。
她也認識一批香港尖子,家裏都有錢得嚇人,但一樣拼搏,絕不是二世祖。她說,比起來,紐約精英比較平均,也多發展不同興趣。但香港精英,最醒目的一批,真是贏足幾條街,下面墊底的很多,人在其中,壓力很大,長期競爭如不懂減壓,會受不了。人生匆匆,好友打算衝刺幾年,就回老家過些悠閒的生活。
美國的學制,修讀法律學位,必須是第二學位才可。讀法律的,都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甚麼,人也比較成熟。從好友和她的精英小圈子裏,看見美國教育精神不從功利而從人文,始終可取。學生不脫實際,卻也有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