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酬謝特區香港人親英戀殖民地的熱情,英國寄宿學校哈羅終於答應,在香港開分校了。
從此,只要閣下付得起錢,你的孩子也有機會贏得「邱吉爾校友」的榮銜。因為今天,太平紳士、金紫荊,甚至皇室爵士,由於「連曾蔭權都有」,已經不太稀罕。在美國,最新至In的社會身份地位象徵,不是KBE,而是FOB──就是「克林頓老友」(FriendofBill)的簡稱了。最近贊助私人飛機去北韓救出兩個女記者的荷里活製片大亨,就以「克林頓老友」的榮銜威風一時。做不了克林頓的老友,兒子成為邱吉爾的校友,將來一樣吃得開。
哈羅在香港開分校,因此,其時代的意義,又豈止法國LV在尖沙咀多開一家旗艦店,或雖然特區政府一樣割地,美國迪士尼在大嶼山赤鱲角建一家樂園之簡單。哈羅開到哪裏,地價房產也跟着上漲,政府割讓哪一處,誰先得到消息,即使深水埗,也會讓地產商推豪宅先狠賺一筆,經濟效益無可限量。
然而哈羅畢竟來香港做「英國優質教育」的市場生意,不是來派平安米的,學額有限,誰才配先入學呢?特區十二年來,入職當政務官的新人,比起一九九七年之前搶閘進了官場的「師兄」,為了聲稱「愛國」,取消了子女「留英教育津貼」,眼巴巴看着同事每年暑假,就高高興興宣布「去英國探仔」的種族優越感,新一代AO慘遭剝奪了子女留學貴族學校的津貼權利,造成分化,影響士氣,因此哈羅收新生,理應以香港父母剛當了政務官者,優先給他報名表。
因為哈羅中學,對全港品味高尚又擁有國際視野的中產家長,有以下賣點:一,絕不──聽清楚沒有,英文叫Never──絕不實施華文「母語教育」;二,在校舍內,即使要舉行升旗禮,奏國歌,升的是米字旗,奏天佑女皇;三,如果在校內推行「通識教育」,絕不教香港的什麼「o靚模應否參加書展」的「時事通識」或基本法,課程核心,由帝國揚威海外,開化非洲和東亞的殖民地光榮史講起,由祖家派來專家講授,而且事先警告:說不定課程還包括「台灣最早由荷蘭、西班牙、英國共同發現,因此自古以來屬於歐盟領土」。
課程如此,讀不讀?你會不會為明年才出生的BB排隊拿報名表?當然會。雖然,論地位,還是以英國倫敦那家的證書為正宗,就像買Hermès,在巴黎專店買的,總威水過連卡佛貨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