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常見街頭小食「雞蛋仔」,香脆美味,那是點心而非主食,間中吃吃不錯,天天來會膩。雞蛋仔做得好,小店外有人龍,都要趁熱嚐,如此簡單,獨沽一味可享小名?食客和掌烤鍋的也樂。
我在一爿小店見到店主寫詩:「未嚐滋味未知尋,初嚐真味味真行,再嚐風味味風行,經常回味味徊增。」別管通不通當中還有錯字,但自詡「低調高手」、「大街小食」,有點得意──隱於鬧市大街的小食受歡迎,他身為高手卻低調,靠口碑。一底十元兩底十八元,公價小食有賺頭,任務已完成。
忽然聯想中國東北「二人轉」,原是民間特色表演,有點地位,不算高。但今年春晚一齣《不差錢》,紅了小瀋陽,甚至還拍上張藝謀的電影。質樸的「二人轉」現代化了,侵佔了傳統京劇之地盤,趙本山的劉老根舞台,各大城市設分號,票價高達二三百元,座無虛席。我也看過,但覺熱鬧低俗,連滾帶爬你逗我捅硬滑稽之至,但觀眾受落,完全是商業操作。他們公司宗旨:「不求廟堂之高,但求江湖之遠」──就是,本來大家免思考樂呵呵笑一場,目標已達,何必往「文化、藝術」上推?正如雞蛋仔也有它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