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壓痕 - 李怡

美麗的壓痕 - 李怡

《閒庭信步詩詞》卷二「解說及注釋」,採活版排字印刷。這一行業在香港幾已絕迹。在大陸,就還有這種工藝。我年前買的綫裝書《唐詩三百首》,是杭州蕭山古籍印務排印的。《閒庭信步詩詞》注釋卷,則由江蘇省金壇市古籍印刷廠印刷,並注名「排字:李蘭芳」。在活版印刷中,排字是一個重要角色。
四十年前,我辦《七十年代》,也採用活版印刷。那時柯式印刷已興起並流行。若印圖片,活版效果遠不如柯式,但活版印刷的字體「力透紙背」。我們多看文字的人,看活版字會更舒服悅目,有時你覺得簡直就像是雕刻。台灣有詩人席慕蓉形容活版印刷是「美麗的壓痕」。
《七十年代》堅持活版印刷,拖到香港只找到一家排字公司,那是在灣仔船街的忠誠排字。老板姓鄧,他不僅是活字迷,而且本身也是熟練的「黑手黨」(我們那時形容滿手黑的排字工人)。五、六十年代,做出版的,與排版的「黑手黨」,有相當淳厚的交往與感情。
活版印刷,是把青銅字模放入字匣中,勺一杓鉛塊倒入300度高溫的熔爐,轉動機器,鑄出一個個鉛字,再把鉛字準確放入各字版上。要排字時,就由黑手黨在字版上把字撿出。至於銅模,則大多是內地雕刻師傅所刻,保存中國字體的特有結構與美感。
時代進步,這種低效率的活版印刷自然淘汰了。上月底看台灣《壹週刊》報導台北還有一家碩果僅存的「日星鑄字行」,繼續這行業。每月營業額只5,000台幣(合港幣千多元),每年虧損40幾萬台幣。但老板張介冠堅持做下去,因為台灣還有20家左右活版印刷廠。他說,「我要是不做,他們就得歇業了。」自己過不下去,還管人家,現在竟然還有這種濃濃的人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