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夢變「中國夢」。金融海嘯後,美國大學生畢業變失業,即使是哈佛和耶魯等名學府的畢業生,都視上海和北京為找工作發展事業的「希望之地」。
「我1994年來,是到中國的第一波美國人。現在來的是第二波。」在中國創辦了最大汽車零件公司之一的佩科斯克說。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生活費低,美國年輕人不懂普通話也決意一闖。
斯蒂芬前年威廉斯大學畢業,承認那時對中國所知,僅憑心口一個「勇」字,就跑到中國。「我不懂普通話卻要去中國,很多人都說不智。」但現在他已操得一口流利普通話,在北京互聯網遊戲公司XPDMedia任職經理。
創業成本低 適合年輕人
默休去年在哈佛取得生物學位,覺得在中國創業成本太便宜,他就用了1.2萬美元(9.3萬港元),到中國創業──提供留學美國意見的顧問公司SophosAcademicGroup。「中國夢」興起,上海McKinsey&Company公司合夥人韋策爾不覺得奇怪:「中國很多產業都在起步階段,尤其是能源,美國年輕人都想來中國接受新挑戰。」
美國《紐約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