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花》(MCCMCreations),經歷眾多不同身份:攝影師、餐廳主人、演員、模特兒……之後決定以「街頭攝影師」定位的馮建中JohnFung出版了大半年,卻是我最近才真正拿上雙手好好細讀的其中一本書;是風風火火書展交叉感染激起的後遺閱讀慾望?書展帶來閱讀慾望?
那麼多與書無關各色人等湧現又那麼多書排山倒海商業宣傳,真的,引起一串讀書,讀幾本好書的慾望。
《香港新想像》(牛津大學出版社),羅維明的新書,書展遺珠。文字與他的插圖絲網畫,看來捧來讀來都乾乾淨淨,不讓濕熱夏天擾亂的一本書。當然我有我的偏見,他的文字是我的黑咖啡、布根地紅酒、無花果與乾果仁。
兩書共通點:以香港風景作為外表方向,馮透過攝影機拍出不同角度的香港建築物,羅以文字與絲網畫刻畫大城小事。中心還是相同的相關香港人文思維與精神。
某程度上他們也亦相同;隨隨便便又不乏性感地體現,亦讓我們明白懶懶洋洋。在一眾貌似高貴實質發姣尖酸刻薄自戀舊包袱迫切推銷浪頭一角,有幸他們微微地牽引着嘴角,事實也由衷微笑感受可有可無的滿足,世途炎涼感情微涼不及他們手中一瓶來一瓶去的啤酒清涼。
《樓花》的攝影映像聽說已成功城內城外慢慢熱起來的奇葩,快要或已達致熱門畫廊或攝影展淘寶目的地,他讓香港重疊壓迫不乏趣味柱形墓碑建築群體在攝影技巧鋪排變成Gaudi、高達、塔倫天奴、荒木經惟、MartinMargiela……
羅維明讓我挾着小書,電車巴士地鐵小巴的士旺角IFC流浮山日落啃着印證《香港新想像》讀來笑個不停的故事;真是搖頭嘆息悠然自得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