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戰理論:美國應有第二輪刺激方案 - 沈振盈

實戰理論:美國應有第二輪刺激方案 - 沈振盈

金融海嘯發生後,市場瀰漫悲觀情緒,就算多國聯手救市,也未能令投資者信服,大部份人仍是頗為悲觀。轉眼已近一年,股市早已升回海嘯前水平,經濟數據雖未配合,但已有顯示最惡劣的情況已過,只是未能出現明顯的復蘇訊號。
諾貝爾經濟學得獎者克魯明發表言論,力讚伯南克在對抗金融危機做得好,並認為美國經濟已步出衰退,只是未到復蘇地步。他認為美國要復蘇,一定要有新一輪的刺激方案推出,否則,第一輪措施的效果只會維持6至9個月。
筆者覺得,量化寬鬆政策旨在挽救金融機構的危機,提高其資本充足比率及挽回信貸市場信心。若論對經濟刺激,效用不如「無形之手」托高股市。
其實中、美政府的救市方案,行至現階段已是「騎虎難下」,儼如走上不歸路。若在現時收緊貨幣,只會前功盡廢。中國除了在貨幣供應着手之外,更推出「四萬億」方案,增加政府開支,帶動經濟增長。

主宰復蘇快慢

美國在過去一年,主要注意力在於挽救金融體系,但實質的刺激經濟政策仍未夠大刀闊斧。奧巴馬總統會否再推出第二輪的刺激經濟方案,將成為美國復蘇步伐快與慢的關鍵。
內銀股昨日全面回升,過去一周的震盪應可隨着官員一再強調不會改變寬鬆貨幣政策而終結。昨日所見,六行中只有中信銀行(998)跌穿50日線,其餘皆能守穩於此平均線之上。若論反彈之力度,以中國銀行(3988)及建設銀行(939)表現最好。
航運股板塊也表現不俗,當中以中海集運(2866)及中國遠洋(1919)表現最佳,中國外運(598)及中海發展(1138)則現見底訊號,亦可留意。

作者沈振盈為證監會持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