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談滙債:股神增持債券有啟示 - 丁世民

暢談滙債:股神增持債券有啟示 - 丁世民

上周五美國公佈的就業數字,出乎市場預期之外,並沒有如其他相關勞動市場指標般,仍然較對上一個月遜色,結果華爾街股市上揚至9個月新高,而國債價格則見下挫。美國的官方數據,常令市場驚喜,已成習慣,而官方數據一貫較坊間私人機構數據的可靠性低,在現今這個「信心爆棚」的市況,亦無人理會。
至於箇中的就業情況是否真正改善,從華爾街當晚的反應,便可見一斑,本欄也不便在雞蛋裏挑骨頭。
話雖如此,有兩點與熾熱市況並不匹配,必須在星期三晚聯儲局議息前指出。其一,英倫銀行上周四擴大量化寬鬆金額500億英鎊,拖累英鎊急跌。英鎊急跌不是問題所在,問題在於英倫銀行為何在其基本因素比歐美優越的情況下,仍要「放水」?
可能性一,英倫銀行在是趟衰退開始時,不及聯儲局進取,令其貨幣政策落後,而間接造成英國的金融市場危機,一度較美國還要惡劣,有見及此,現時英國的情況,雖較歐美略為喘定,但為防患未然,亦不懼通脹重臨威脅,便決定重新為整個金融市場「灌溉」,以防有遺漏之處。

美股升浪或近尾聲

可能性二,過去一段時間的量化寬鬆,並未惠及私人及個人信貸層面,亦如美國一般,資金沒有流入實體經濟!
其次,上周五美股與美元同步上升,乃本年來首見。自金融海嘯爆發以來,美元弱勢代表資金吸納高風險資產活動積極,而放棄美元資產,尤其是美國國債。
不過,最新形勢看來並不簡單,箇中因由有兩個:其一,最新的就業報告,頓然令整個歐美前景預期有所改觀,憧憬美國未來的勞工市場,恢復得較英國和歐元區為快,也就是消費市道應該會復元得較迅速,這是一個比較天真直接的解讀。但市場價格升跌,可不是一加一等於二那麼容易。那麼,第二個原因便應解讀為華爾街的升浪,或已近尾聲矣!
首先,投機炒賣令部份金融機構的業績勝預期,而其他稱之為理想的企業盈利報告,大多受惠於大幅縮減成本,而非營業額上升。過去這5個月升浪的領先者,是以科網股為主的納斯達克指數,但納指於上周一直落後其他指數,亦未有創出新高。

企業佳績靠削成本

再者,以炒賣見稱和風險值高於其他銀行的那一間美資前投行,其股價表現,上周五竟持續受壓;相反地,一直落後大市的巴郡,卻因為衍生工具價值上升,上周竟跑贏大市。巴郡據稱近期並沒有增持股票,卻增加企債和國債比重,可見股神對近期投資市場的表現,究竟是採取甚麼態度。
最後,聯儲局不會如英倫銀行般進一步量化寬鬆,卻也不能作出退市部署,美國財長蓋特納還在嚷着要加稅,華爾街背後一團糟,與表面市況正成極端。

丁世民 敦沛期貨行政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