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經常運動的青少年突然小腿劇痛,易被當作是運動過度的後遺症或拉傷,但小心是經過小腿的膕動脈,因附近肌腱位置異常而受壓缺血,並引發膕動脈受壓綜合症。有加拿大的血管科專家指,此病症專襲30歲以下的年輕男性運動健將,更是引致年輕人下肢嚴重傷殘的元凶之一,曾有一名健身教練在訓練期間病發,險導致左腳傷殘。
專襲30歲以下運動男
膕動脈(Poplitealartery)連接股動脈,接連膝關節周圍形成膝關節動脈網,小腿及足部的血液循環依賴膕動脈,如有損傷即可令小腿及足部缺血。一名34歲加拿大男健身教練,左小腿持續隱隱作痛,因小腿痛楚無力,他可以行路的距離也越來越短,其後他更因在健身訓練中左小腿突然抽筋及劇痛而被送院檢查,患者形容感覺到患處缺乏血液供應。
由於他一向健康良好,初步檢查並未發現異常,但進一步超聲波檢查發現左腳的血流異常,磁力共振血管成像檢查時,便發現左小腿的膕動脈受壓缺血,需立即進行手術將引致壓迫的肌肉切除。由於患者及時治療,動脈壁未受損,故能完全康復,有關研究將會在10月出版的《香港醫學雜誌》刊登。
負責有關研究的多倫多綜合醫院血管科專家指,現時並沒有膕動脈受壓綜合症發病率統計,但此病症約六成患者也是30歲以下,男女患者更是15比1,並以較活躍及經常運動的男士為主,相信是因為過度運動量令小腿肌肉及筋腱變得發達,若膕動脈位置或肌腱位置有異常,會提高發病風險;專家並提醒前線醫療人員若年輕人出現下肢缺血症狀,需考慮患上膕動脈受壓綜合症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