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吃不飽穿不暖 不可以無鴉片 1歲男嬰也吸至反白眼阿富汗的鴉片戰爭

可以吃不飽穿不暖 不可以無鴉片 1歲男嬰也吸至反白眼
阿富汗的鴉片戰爭

鴉片戰爭,在阿富汗爆發了。跟中國19世紀的鴉片戰爭不同,阿富汗作為全球最大的鴉片供應國,不是被外國荼毒,而是自作孽。國內罌粟盛放,鴉片供應充足,不少阿富汗人有病有痛就吸一口鴉片煙止痛,殊不知一吸上癮。在偏遠的巴達赫尚省薩拉卜(Sarab)山區,有一個住有1,850人的村落,鴉片煙霧瀰漫,今天半條村以上的人都上癮了,連1歲男嬰也吸鴉片至反白眼。阿富汗一代代人就在毒海裏沉淪,現在阿富汗年輕一代希望向鴉片作戰。

在薩拉卜的早上8時,打開貝格(IslamBeg)的家門,昏暗中,湧出一陣陣鴉片煙霧,像浴室冒出的蒸氣。65歲的貝格一輪吞雲吐霧後,將煙槍遞給了妻子;妻子吸了一口,遞給女兒;女兒吸了一口,再將煙吹入1歲兒子口裏,男嬰即時反白眼。

「家族承傳」的吸毒習慣

不像西方叛逆青年互相感染毒癮那般,在薩拉卜,吸毒習慣是父傳子、母傳女的「家族承傳」。當地位於海拔2,438米山區,一年三個月飄雪,現實生活卻絕不詩情畫意,山間沒藥房,生病到就近醫院要走一天路,村民於是將鴉片當作止痛劑。
「鴉片是我們的醫生。」貝格說:「當你胃痛,你會吸一口,之後你會吸多一些,再多一些,最後就會上癮。一上癮,你就完了。」知道吸鴉片有害,但1歲孫兒被門框割傷,貝格就將鴉片煙吹入他口裏,幫他止痛。貝格說他根本沒有選擇:「這裏完全沒有藥物,我們可以怎樣?令他舒服點,惟有給他鴉片。」貝格一邊說,孫兒一邊在旁模仿長輩,拿着煙槍扮吸毒。村民約俗習成的做法,令當地孩子上癮情況嚴重。
吸鴉片除了令貝格一家上癮,更令他家財散盡。他曾擁有1,200隻羊,但為了買鴉片,他將那些羊一隻一隻賣掉。沒有羊了,就賣土地。他的祖先原是村落大地主,但貝格為了鴉片,不惜將田地逐一賣掉。原本一家住在豪華大宅,現在僅住在一間泥屋,家徒四壁。
貝格還有一塊田種植馬鈴薯,但每次收割,他都要面臨抉擇:賣馬鈴薯所得的錢,用來買東西給孫兒填飽肚子?還是用來買鴉片?最後,他往往選擇後者。

賣女做「鴉片新娘」還債

連他的女兒、即1歲孫兒的母親拉伊漢(Raihan)也贊成:「若我們有50美仙,會用來買鴉片吸食,不會用來買肥皂洗衣服。」面對身穿骯髒破舊衣服的兒子,她仍堅持說:「我可以無食物,但不可以無鴉片。」除了妻女,貝格的弟弟及弟婦都跟隨他吸鴉片煙,毒癮就這樣像疫症般蔓延。
當地大部份癮君子每日即使只賺2美元(15.6港元),卻會花3至4美元(23.4至31.2港元)買鴉片,賣地賣家產還不只,甚至債台高築,最終要賣女做「鴉片新娘」,或將兒子「出租」還債。
賈恩(Jan)曾將14歲兒子「出租」給毒販做建築工人。她說:「我知他恨我。但我可以怎樣?我已賣無可賣。我試過戒毒,但不能,無論我做甚麼,那種痛楚實在無法忍受。」

貝格雖不想1歲孫兒染毒癮,但為了讓他止痛,仍會給他吸鴉片煙。美聯社

接受戒毒治療後再吸毒

即使在阿富汗首都喀布爾,不少貧民家庭都是一家鴉片煙癮。四子之母納吉巴(Najiba),10多年前喪子後吸食鴉片煙,但她在冬季都會給3至4歲的孩子吸鴉片抵冷。雖然孩子都接受過戒毒治療,但家裏窮,最終還是重投毒海,將鴉片煮成茶給孩子喝。她說,鴉片比食物便宜得多,又能給家人帶來一點快樂。
毒禍嚴重,當局沒有隻眼開隻眼閉,但要在這場鴉片戰爭中打勝仗,絕不容易。衞生部去年從薩拉卜帶走120名癮君子到附近城鎮的戒毒中心接受治療,但完成療程回家後三個月,其中115人再染毒癮。阿富汗人要戰勝這場鴉片戰,還有漫長的路要走。
美聯社/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