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中學生昨天在電台phone-in節目,對政府倉卒推出的校園驗毒計劃提出不少質疑與保留。他們認為整個驗毒計劃像被人時刻監視一樣令人不安,又認為計劃成效有限,因為可能濫藥學生不會願意參加計劃,甚至會因此而不斷逃學。
這些憂慮與質疑都是合情合理的,都是火速推動計劃的特首、律政司司長及教育局未能有效回應及解決的。可惜特區政府最高層對學生、辦學團體的質疑、憂慮視作等閒,只是不斷強調計劃不能再拖延,只是不斷催促學校讓計劃盡快上馬。
可是,為甚麼這個影響重大的計劃不能從長計議、不能考慮清楚再落實呢?
不管特區政府或高官如何包裝計劃,不管政府如何吹噓計劃是自願性質,整個計劃其實是一個嚴重侵犯學生私隱的監視計劃,是一個把所有學生視為嫌疑吸毒或濫藥者的監視計劃。學生要在毫無合理懷疑,沒有任何違法違規的證據下向外來的驗毒隊伍提供尿液樣本,以證明自己清白,以證明自己是規行矩步的乖孩子。一旦檢驗結果有偏差,向來規矩的乖孩子便會成為嫌疑分子,受到校方、社工、警務人員的「特別關注」。即使最終證實是檢測錯誤,學生已飽嘗壓力、不安及異樣的目光。像這種把所有學生當懷疑濫藥者辦的計劃怎能不三思而行呢?怎麼該匆匆上馬呢?
從特首、律政司司長到教育局官員都強調毒禍嚴重,校園驗毒計劃不能再拖延。是的,濫藥及毒禍的確有加劇的趨勢,青少年濫藥問題更是不能忽視,更需要加強打擊。要打擊毒禍或濫藥問題,政府無疑該採取各項有效的方法或至少是被證實有效的方法,例如打擊來源,加強國際合作圍剿販毒組織等。可是,政府大力推動的校園驗毒計劃大部份國家及地區都停留在試驗階段,而且效果不明顯、不理想。有些國家如英國發現校園驗毒計劃根本無助打擊毒禍,根本無助減輕青少年濫藥或吸毒問題。其他試行的國家如美國同樣找不到實質支持計劃的證據。
換言之,特區政府是在沒有把握、沒有根據的情況下硬推計劃的,他們只想博一博希望有些意想不到的效果。但是,學生在政府千改萬改的教育政策下已一再成為「白老鼠」;現在政府要禁毒,要打擊毒禍,又要在沒有把握及倉卒的情況下拿學生做實驗,拿學生當「白老鼠」。這能說得過去嗎?
更何況正如不少辦學團體指出,整個計劃的配套、支援、輔導、跟進措施仍然一片空白,誰也說不清楚學校、學生、老師、家長會得到甚麼協助,誰也說不清楚除了長官意志外計劃還有甚麼實質內容。像這樣見步行步,思慮不周詳,安排未妥善的重大計劃,重大轉變,有甚麼需要急於在新學年上馬呢?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