歧視年輕人只會走上絕路 - 馮德聰

歧視年輕人只會走上絕路 - 馮德聰

馮德聰
互聯網專業協會政策委員會副主席

青年濫藥就要強制驗毒、禁毒常務委員會主席說禁止青年於午夜十二點後去網吧就能夠反吸毒、o靚模會「帶壞社會風氣」、高官指援交是網上賣淫、曾蔭權批評青少年在網上與人分享吸毒經驗是「反映他們的道德價值出現嚴重問題」……社會出現問題,名人和高官都急急出來為事件「定性」,甚至自作聰明的提出問題,但就從來提不出真正解決方案。

管而不教有用嗎?

動輒「定性」,這種「大陸化」似是評論社會事務的趨勢。但在「定性」前有人做過深入的研究和思考嗎?發表的是真正的事實還是「隨口噏」?女星收到二世祖的名牌禮物就不是援交,o靚模自食其力就會帶壞風氣?近日的社會問題,永遠指向表象裏的青少年,而且事無大小都必然會引導出是「網絡」的罪過?結論就是「管」!這不禁令人深思──是我們的耳朵有問題,還是名人和高官的腦袋有問題?
所謂的社會賢達,對青年的生活需求、行為心態和未來理想的認識,嚴重和現實脫節;動輒把他們心目中遠古的模式,套在今日的年輕人頭上,這只會加劇問題,深化兩代的疏離感。o靚模帶壞風氣、網上分享就是「道德價值出現嚴重問題」……就是這樣搞出來。好像任何罪行都可以透過打壓「青年」和「網絡」控制?這是甚麼道理?但「管」而不「教」有用嗎?面對毫無討論餘地的「大家長」管治,青少年對建制完全失去信心,難怪網上的年輕聲音,多是對政府的抨擊和嘲諷,鮮有認同了。
今日,社區裏的青少年康樂設施,嚴重落後於現代青年的真正需求,教條和框框下地區數碼中心,取代不了遊戲主導,能玩樂喧嘩的網吧;冷清死板的社區中心,提供不了卡拉OK的聯誼社交功能……政府在建設社區時,都集中處理「地區保長」的政績工程,其中可有聽進年輕人的意見嗎?高官們有坐下來和年輕人深入地談一下問題,交換心事和意見嗎?有在網上論壇了解一下「不經篩選的民意」嗎?

了解尊重才是出路

對,青少年問題的確嚴重,原因很多,很複雜。在香港教育嚴重的職業導向和標準答案主義下,制度容不下年輕人小小的獨特性和反叛,一旦出問題,便要把他們「標籤」,直到他們變回教育制度下以「評分」為標準的「人辦」;社會經濟壓力逼瘋了成年人,也直接影響了他們家庭中的年輕人成長,物質的滿足,填補不了年輕人空虛的心靈。當「教育」和「家庭」這兩個青少年成長的關鍵元素同時出問題,顯然單是「管」解決不了,「了解」和「尊重」才是出路。
年輕人需要被尊重,作為未來社會棟樑的他們,享有的人權不應比成年人少,這是對人權的應有「通識」;網絡更是言論自由和未來經濟發展的原動力,不容污衊。到有一天,當我們能夠在Googlead上看到禁毒常務委員會的廣告時,我們才可以為香港沒有走上絕路鬆一口氣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