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乎內地官方近期舉動,心水清者應不難察覺中央正在「較水」。從上周發改委言論到深圳突然研究開徵物業稅,潛台詞擺明係要踩樓市、撐股市,防止泡沫再生。
既然中央水喉繼續開,問題只在於點樣將水流微調,投資者當前急務梗係捉吓阿爺手影。上半年7萬億元(人民幣.下同)新增貸款入面,根據國家審計署數字,地方配套資金到位率只得48%,而流向民生信貸嘅一萬億元貸款,大部份係做樓按,進一步引證社科院之言,有兩萬億錢已流入股市樓市。
不過再睇真啲社科院數字,上半年已有40%中小企沒頂,另有40%正處生死邊緣。發改委一再強調,要拉動內需,須靠救助中小企,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中小企手緊問題一直受忽視,現時股樓市場已告穩定,發改委口中的「鼓勵民間投資健康發展」,很有可能在下半年再出第二套「組合拳」,將資金重新引導入包括農村及中小企領域。
引導資金流出股樓
上周建設銀行(939)話下半年新增貸款將減少七成,即時嚇怕市場,擔心盈利因而受影響。不過另一邊廂,其實銀行已有默契,下半年力谷中小企貸款。呢類貸款利錢一啲都唔差,但最怕係企業「執笠」,增加壞賬風險。於是佢哋諗到條絕世好橋,就係同上海市政府及阿里巴巴(1688)各夾2000萬元,成立「風險池」,係上海市政府首次將有關資金納入政策性擔保體系。上半年建行借出之中小企貸款僅1862億元,只佔公司類貸款32%,只要各省市繼續有類似「風險池」嘅包底安排,既符合國策,中央無理由阻止。
建行雖然諗到好橋,但衰在起步遲,因為原來工商銀行(1398)上半年的中小企融資新加咗4773億元,增長26%,有關貸款佔全部公司貸款比重已達50%,仲有融資餘額近2.3萬億元,水頭充足。睇埋近期工行信貸投放重點係新能源、節能環保等項目,根本唔太受打壓樓市影響,只要壞賬問題唔大,投資者毋須太過擔心盈利增長空間。
若同中國銀行(3988)比較,雖然其中小企貸款增速超過整體貸款增速,但上半年信貸重點仍係鐵道基建、南水北調同災後重建,似乎單係處理中央任命之放貸計劃,已夠晒「開飯」,雖未必有工行、建行咁進取,但勝在夠穩陣,係中長線投資佳品。
胡孟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