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牧水牛吸引遷徙鳥

放牧水牛吸引遷徙鳥

【本報訊】元朗錦田近年急速發展,影響鄰近米埔一帶的生態。為吸引絕迹錦田兩年的罕見遷徙鳥灰頭麥雞再現,世界自然基金會在米埔推行「水牛濕地管理研究計劃」,利用放牧水牛,代替人手管理濕地,創造天然獨特的棲息地,吸引更多水鳥品種來港。

節省四萬元管理費

世界自然基金會在上月底,從大嶼山愛護水牛協會於貝澳引入一隻4歲雄性水牛到米埔自然保護區,進行12個月的第二階段「水牛濕地管理研究計劃」。牠與第一階段計劃已引入的雌性水牛「小米」,同住在一塊面積佔1.8公頃的濕地研究區,研究牠們對野生生物的影響及對濕地保育管理的幫助。
其實透過放牧「小米」,已證明可控制蘆葦叢一類的野草的高度、減少擴散,並創造水鳥棲息環境,增加遷徙鳥的數量。米埔保護區主任梁嘉善表示,以水牛管理濕地,每年可為米埔每公頃濕地節省三萬至四萬元管理費,「計劃喺第一階段成功吸引三至四隻從未喺米埔出現過嘅遷徙鳥牛背鷺,第二階段想吸引灰頭麥雞同彩鷸兩種遷徙鳥,以前錦田起碼有10隻灰頭麥雞喺春秋兩季出現,但係錦田近年急速發展,呢種遷徙鳥已經絕迹」。
世界自然基金會現舉辦米埔新水牛命名比賽,市民可於網上遞交申請,勝出者將獲安排與牛仔牛女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