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缺乏醫學專利發展人才

港缺乏醫學專利發展人才

【本報訊】本港銳意發展醫療產業,多項醫學專利被英美採用的盧煜明認為,發展專利可帶挈醫療產業,但本港缺乏後博士生人才,呼籲港府專設基金資助外地來港的後博士生;中文大學醫學院院長霍泰輝則促請政府提供顧問服務,協助發明者完成申請專利及研究法律條文等繁複程序。

申請專利費約需50萬

除了唐氏綜合症外,盧煜明研發的醫學專利包括透過胎兒染性體測出多個性別連鎖疾病,如血友病、肌肉萎縮症及獼猴因子引發的溶血症等,其中獼猴因子測試技術更為英國國家保健服務處(NHS)採用。他認為,「香港需要多啲人才研發同其他地方冇嘅醫學專利」。
不同大學就專利收入分賬迥異,中大把收入分為75%及25%,與發明者對分。選擇75%者須付申請專利的成本及律師費,單是申請專利費用已需10萬元至50萬元,「呢個係好貴嘅遊戲」;發明者更要逐個國家申請才受保障,他主要向英美及香港申請,曾有巴西的科研人員表明已「抄襲」其血液測試技術,並用於數千個孕婦身上;若用於學術研究可免支付專利費用。
中大發言人指,中大的專利以生物科技為主,也涵蓋理科及工程科,當中48%專利成功開發,世界各地大學的平均成功率僅30%。
香港大學醫學院則把出售專利的收入平分予發明者、所屬學院及大學,校方會利用收入推動知識產權商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