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企業 產品多變 股神青睞道指成份股巡禮之卡夫:卡夫創新征服味蕾

百年企業 產品多變 股神青睞
道指成份股巡禮之卡夫:卡夫創新征服味蕾

卡夫食品以創新求變,滿足市場口味精神,品牌百年來屹立不倒,並發展成全球第二大食品生產商,即使面對全球經濟衰退,集團盈利仍然保持雙位數字的增長,卡夫去年更取代險遭金融海嘯沒頂的保險商AIG,成為道指唯一的食品股,並且得到股神畢菲特入股成為最大股東,證明卡夫食品並非「發霉芝士」,投資價值並沒有隨時間而褪色。
記者:張德遜

卡夫食品行政總裁羅森菲爾德(IreneRosenfeld)接受訪問表示,卡夫能夠歷久不衰,關鍵在於重視「創新」(Innovation),迎合市場口味變化及注重產品包裝設計,不故步自封,令消費者對產品保持新鮮感。她舉例說,現時市場講求天然及有益健康食品,公司便推出全穀物餅乾,並在包裝上令顧客感受到食品天然及健康的特點。

未受累海嘯 半年多賺一成

金融海嘯冲擊全球經濟,但卡夫食品在逆境下取得佳績。由於美國家庭減少出外用膳,增加食「住家飯」,刺激卡夫的食品銷售,加上集團嚴控成本,令去年盈利上升6%至28.84億美元(224.95億港元),今年上半年盈利均錄得一成增長。眼見卡夫近年表現出眾,股神畢菲特對其亦另眼相看,經過過去兩年不斷增持後,持股量達到9.37%,市值達39.21億美元(約305億港元),成為最大單一股東。
在經濟不景下,卡夫食品透過增加產品多元化,開拓客源。羅森菲爾德指,如奧利奧(Oreo)除傳統朱古力曲奇口味外,亦增添脆棒、威化及蛋糕,吸引不同口味消費者。集團亦無懼同業競爭,例如紳士牌(Planters)花生推出果仁棒,以迎合個別男性顧客的口味,結果市場反應理想,成功開拓新市場。

芝士起家 現涉足食品飲料

經過百多年的收購擴張,以批發芝士起家的卡夫食品,現時擁有多個暢銷食品及飲料品牌,最為港人熟悉包括以自家命名的卡夫芝士及奇妙醬、奧利奧、樂之(Ritz)及太平餅乾系列,瑞士三角朱古力(Toblerone)等。
卡夫食品於1984年進軍中國市場,現時在國內擁有7個廠房,250個分銷點,員工人數3000名,在國內餅乾、咖啡及即冲固體飲料市場佔有領導地位,去年內地業務的營業額更錄得雙位數字增長,預期09年可維持同樣升幅。卡夫食品中國區主席戴樂娜(LornaDavis)接受本報訪問時稱,集團非常重視中國市場,為配合內地市場增長,集團已投資200萬美元,在蘇州工業區設立亞太區最大餅乾研發中心,是公司對內地前景投下信心的明證。
道指成份股巡禮逢周一見報

卡夫食品小檔案

上市編號:KFT
上市日期:2001年6月12日
市盈率:15.27倍
每股盈利:1.88美元
息率:4.04厘
市值:423.3億美元
已發行股數:14.75億股
上周五收報:28.7美元

卡夫里程碑

‧1903年:創辦人占士卡夫於美國芝加哥經營芝士批發
‧1914年:占士卡夫開始自設廠房,生產芝士,並獲多項芝士製造專利權
‧1924年:公司易名卡夫芝士,並掛牌上市
‧1933年:卡夫買下MaxCrossett沙律醬配方,其後推出卡夫奇妙醬
‧1950年:卡夫芝士在市場首次推出片裝獨立包裝芝士
‧1985年:煙草商菲利浦莫里斯以56億美元收購通用食品

創辦人占士卡夫

菲利浦莫里斯主席GeoffreyBible

‧1986年:卡夫芝士收購Tombstone薄餅公司,涉足急凍薄餅業務
‧1988年:菲利浦莫里斯以129億美元收購卡夫芝士,並取消上市地位
‧1989年:菲利浦莫里斯將卡夫與旗下通用食品合併為KraftGeneralFoods
‧2000年:菲利浦莫里斯以192億美元收購美國最大餅乾公司Nabisco,並併入卡夫食品
‧2001年:卡夫食品再次上市,於紐約交易所掛牌
‧2007年:菲利浦莫里斯母公司Altria將卡夫食品分拆,同年卡夫食品以72億美元,收購達能旗下餅乾業務

勇於嘗試
贊助電視節目先鋒

企業營銷講求包裝及宣傳技巧,卡夫食品創辦人占士卡夫(JamesKraft)深諳此道理,敢於嘗試透過不同媒體宣傳產品,亦是透過贊助電視節目為產品進行宣傳的先鋒。卡夫1919年已在美國全國宣傳其芝士產品,他深知產品對象以主婦為主,故首個廣告選擇刊於女性雜誌,並着重圖像宣傳吸引女讀者。

成功將食品與品牌緊扣

1933年,卡夫出錢贊助電台「KraftMusicHall」的音樂節目,一播16年。他早已洞悉電視廣告宣傳效力大,1947年遂贊助美國首個現場直播電視節目「KraftTelevisionTheatre」,成為首個商業電視節目廣告贊助商,並在劇集播放途中插播廣告,宣傳公司最新芝士產品,最後產品迅速售罄,足證卡夫眼光獨到。卡夫食品廣告最為人讚賞之處是成功將食品與公司品牌緊扣,令人一想起芝士,就想到卡夫。

蠶食客源
超市自家品牌反擊

全球食品及飲品生產商,產品多置於超級市場上架售賣,現時卻反要面對超市零售商推出自家品牌(PrivateLabel)的嚴峻挑戰,市場佔有率不斷被對手蠶食,對卡夫銷售亦帶來影響。由於超市自家品牌產品成本較低,廣告開支亦甚低,能以較低價格作招徠,故越來越受消費者歡迎。

廣告開支低 價錢較實惠

美國自家品牌生產商協會(PrivateLabelManufacturers'Association)數據顯示,去年全國自家品牌產品銷售額急升一成,達833億美元,遠高於一般品牌產品同期的2.8%增長。
事實上,本港兩大超市商百佳及惠康多年前亦開始引入自家品牌產品,並且針對不同顧客層次,推出高低檔次系列,例如百佳有佳之選(Select)及超值牌(BestBuy),惠康亦推出首選牌(FirstChoice)及特惠牌(NoFrills)。

本港超市惠康亦有推出首選牌(FirstChoice)及特惠牌(NoFrills)。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