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月底舉行的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中,美國總統奧巴馬、國務卿希拉莉、財長蓋特納,不約而同引述了中國的詩句,向中國大送秋波。美方又讚揚中央擴大內需經濟的措施,有助全球經濟復蘇。
自今年年初以來,中國展現的內需消費力,全球有目共睹。貝萊德認為,中央的有效政策,加上中國快速都市化,將是支持內需經濟的主因,並可望進一步提升股市的長期投資價值。
(1)都市化進展快速
在過去10年中,中國城市化的進展快速,城市家庭消費力不斷上升。萬事達卡分析,當前的中國城市人口已佔中國總人口約55%,預計20年內將達到75%。增幅如此龐大,自然造就需求,可以預視房地產市場仍會不斷擴張。
另外,顧問公司麥肯錫預估,中國現在富裕家庭已達160萬戶,預計至2015年,數目將增加至400萬戶,與美、日、英並列全球前四名。中產階級大量崛起,加上中國提高社保、醫療及教育等支出,減低人民的後顧之憂,花在奢侈品方面的支出自然增加。貝萊德持續看好非必需品的消費力度,認為未來非必需品的投資價值將優於民生必需品。
(2)消費者信心增加
消費者信心是維持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中國5月份的消費信心指數回升至86.7,反映中國的消費信心應該在2月或3月已經見底。而且在今年第一季,中國銀行體系存款量攀上新高的同時,放款量亦大幅增長,或代表消費氣氛回溫的轉折點,支撐中國非民生必需品的消費成長。
(3)繼續落實寬鬆政策
過去數月,中央的政策猶如一道道良方,刺激消費市場回復生氣。降低小排量車的購置稅、「家電下鄉」等政策,明顯拉動家庭消費。5月份,中國的零售銷售實際增長16.6%、汽車產銷更連續3個月超過100萬輛,創下歷史紀錄。
現時中國利率仍在歷史低水平,以3個月期存款利率為例,只有1.7厘,減低了人民將資金存在銀行的意欲,從而提升消費。雖然經濟已逐步穩定下來,不過中央領導人仍表示,會繼續落實適度寬鬆貨幣政策,在刺激經濟增長的大前提下,市場不必擔心會有大規模的調整政策出台。
(4)物價穩定助消費
消費市道暢旺的同時,國內物價水平愈趨平穩,今年首6個月,消費者物價指數同比下跌1.1%,當中食物價格連跌兩個月。食物與飲品佔中國消費支出比重約40%,遠高於歐美及日本等發達國家,物價維持在較低水平,人民便享有更多空間消費。
貝萊德認為,率先在環球經濟衰退中復蘇的中國,在政府政策及都市化等眾多因素拉動下,人民消費力日益強大,內需發展長遠而可觀,一些高增值行業,可望為投資者帶來不俗回報。
BLACKROCK貝萊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