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道興建高鐵 犧牲數百村民權益 菜園村 官民持久戰

專題報道
興建高鐵 犧牲數百村民權益 菜園村 官民持久戰

7.1抬着紙皮火車上街遊行,炎炎夏日組織百人翻山越嶺長征26公里,趁特首曾蔭權落區食麪扮親民時突擊請願……菜園村村民可能是本港史上抗爭行動最頻密的團隊。煽動起一介草民初一、十五都反抗一回的,是號稱「特首工程」的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段。本報一連兩個周日,講述高鐵與菜園村之間的恩恩怨怨。
記者:蔡元貴

特首曾蔭權07年10月,宣佈高鐵香港段為十大工程之一,並於08年4月會同行政會議批准由港鐵進行規劃及設計。高鐵香港段長約26公里,總站設於西九龍,而緊急救援站及列車停放處則設於元朗石崗,土地需求約27公頃。因此石崗的菜園村需要夷平讓路,於是掀起一場官民間的持久對抗。
運輸及房屋局稱,高鐵連接香港、深圳和廣州,造價初步預算為395億元。據當局07年呈交立法會的文件顯示,政府為了興建高鐵專用通道,造價比與西鐵共用通道方案高出一半,而無論專用或共用通道,文件指出,「兩個方案都不合乎財務效益」。

港府未公開方案詳情

高鐵總站設於西九龍,停泊列車的車廠卻設於錦田石崗。公共專業聯盟主席黎廣德說,除非在錦田設有分站,否則高鐵只能服務香港一半人口,300萬新界居民不可能走寃枉路前往西九龍乘車北上。政府解釋,在石崗設置緊急救援站,有公路接駁,地勢較低,土地較廣闊平坦,有利救援工作。
政府籌建高鐵的最大問題,是沒有向公眾交代所有方案的詳情。據港鐵資料,高鐵新界部份的走線一共研究過四個方案,路程由13至21公里不等,結果選擇了最短的N2方案。黎廣德批評政府及港鐵,從來沒有公開四個方案的詳細數據,包括各方案的受影響人數及人口類別。黎廣德表示:「我問過港鐵嘅代表,點解要揀N2,佢哋話因為需要收地最少。但係究竟其他方案收地幾多?需要收嘅係咩地?從來冇講過。」

廣深港高速鐵路預計將於2014至2015年竣工。

年老村民搬遷衝擊大

黎廣德說,菜園村居民年紀較大,搬離居住數十年的家園,衝擊當然比年輕人大。菜園村是農村,居民習慣了耕田自力更生,遷拆農村對生活的影響也比搬遷貨櫃場及純粹居住的村屋為大。
政府計劃明年中開始遷拆菜園村,黎廣德指仍有時間進行一次社會影響評估及各方案的諮詢,不應強行上馬:「發展鐵路係為咗提高生活質素?如果令到幾百戶菜園村村民,由自力更生變成攞綜援度日,係唔係違背咗發展精神呢?」

廣深港鐵路時間表

2007年10月
特首宣佈高鐵香港段為十大工程之一

2008年4月
行會批准由港鐵進行規劃及設計

2008年11月
政府刊憲高鐵香港段走線方案,地政總署進入菜園村進行凍結登記

2009年底
展開建造工程

2010年中
展開菜園村收地

2010年底
完成菜園村收地

2015至16年
完成建造工程

資料來源:運輸及房屋局、香港鐵路公司

見證滄桑

一棵老樹、一家農舍,都是菜園村由無到有的滄桑見證。村民霞姐、葉老太和阿竹,這天帶着記者訪遊,趁着菜園村的菜園還未變成石屎與鐵軌之前,好好記住農村裏的一事一物。

霞姐:農莊係我第二生命

倚着菜園村的河畔,有一家簡陋的農莊,是老村民霞姐跟教友聚會的福音農莊。現年76歲的霞姐,13歲搬到菜園村。霞姐是基督徒,有感於教友聚會,在外租借教會費用不菲,遂利用荒廢了的農場,由教友捐些錢,改裝成簡陋的農莊。
福音農莊相當別致,坐擁無敵河景,小橋流水,綠樹林蔭,又有燒烤爐,是霞姐用廢棄車胎軸和石頭搭成。
農莊裏的大樹,都是霞姐的心肝寶貝。她說:「農莊係我第二生命,我每朝四點半起身,施肥、淋水……做到晚黑九點半先休息。」
菜園村面臨清拆,霞姐說,一切賠償都賠不了她的命根:「到我咁嘅年紀,補唔補錢關我乜事?呢度好多樹係我用心血種出來嘅,你話點捨得?」

霞姐向記者展示她親手栽種的大樹菠蘿。

捨不得家中那棵羅漢松

內地人經常偷渡來港砍伐羅漢松,香港的羅漢松買少見少。72歲的葉老太家中有棵年過三十的羅漢松,由女兒在樹苗階段開始買回來栽種,至今已長到20呎高。
「家有羅漢松,一世唔使窮。」葉老太視它為風水樹,擔心拆村後,羅漢松無法移植,數十年心血連同好運也送走。羅漢松是葉家的心血結晶,見證着菜園村的生命力,葉老太捨不得羅漢松,其實就是捨不得這個家。
自從知道要搬之後,老人家惆悵如何由頭來過,惶惶不可終日:「有日去睇醫生,血壓成百幾度,醫生問我做乜事……」說到這裏,葉老太哭起來說不下去。

葉老太家中的羅漢松生長得十分茁壯。

村中特產︰清明仔

用雞矢藤加上糯米粉做的客家茶果,村民叫它清明仔。這種像湯圓的點心是客家人清明節食品。村民阿竹說,清明是農民插秧時節,以前的農舍與田畝相隔甚遠,外出耕作,都會帶備食物,不用浪費時間回家吃飯。茶果可以保存甚久,又可以去濕。加上雞矢藤在清明前後長得最旺,所以村民多在這段時間做茶果,於是就叫清明仔。

村中特產︰人面子

菜園村內種有多棵銀棯,每年7至8月結果。俗稱「人面子」的銀棯果實,可以做凉果,酸酸甜甜的,也可以磨成果醬,作為菜餚調味料。據說銀棯有止瀉止嘔作用,菜園村每年生產一、二百斤銀棯果,主要是村民自用。這裏的銀棯樹,普遍已經廿多歲了。

村中特產︰鳳眼果

用鳳眼果做的糖水健脾開胃,是菜園村最受歡迎甜品。鳳眼果外殼殷紅,成熟時露出黑色種子,外觀標致。昔日元朗市集頗多鳳眼果擺賣,近年已不多見。
阿竹說,鳳眼果收成時間短暫,香港人也不大愛吃,所以不再流行。菜園村村民偶然會把吃剩的鳳眼果拿到市集賣,每斤大約2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