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筆者在本欄談到期權的Put/CallRatio,收到不少讀者的email詢問,今日不妨再談。首先,Put/CallRatio有兩種不同的計算方法,第一種是以認沽期權當日的交投量除以認購期權的交投量而計算出來;另一種計算方法便是以認沽期權的未平倉合約除以認購期權的未平倉合約而得出。
由於期權每日的交投量變化頗大,故若以成交量計算的Put/CallRatio的波幅亦頗大,正如7月至今,H股指數期權的Put/CallRatio曾出現高達7倍,頗為嚇人。由於期權每日交投量變化頗大,反而其每日的未平倉合約相對較為穩定,故筆者相對較喜歡以期權的未平倉合約數量來計算Put/CallRatio。再以H指期權為例,若以未平倉合約計算,H指期權的Put/CallRatio由7月至今大約處於1.7至1.9倍間(不包括結算期間的異常高水平)。至於昨日H指期權的Put/CallRatio為1.71,處於相對不太高水平,以此推測,國企股「短暫」來看應不會太差,至少大戶尚未湊夠貨。
另一方面,恒指期權在交投量方面相對較為活躍,而以未平倉合約計算的Put/CallRatio亦相對更為穩定,由7月至今,其Put/CallRatio處於0.95-1.1倍間,故一旦出現較大變化,則其警告訊號的預示功效便不容忽視,昨日期指期權的Put/CallRatio為1.04,尚未至高水平。
微調政策影響不大
順帶一提,在不同月份恒指期權的未平倉合約的分佈來看,有一個頗有趣的現象,就是在頭20大未平倉合約的恒指期權中,大部份皆為9月、12月期權,而8月份的恒指期權未平倉合約相對較少,莫非炒家們在8月份去了放暑假,暫不加入戰團?又或暗地裏為9月攻勢作部署?
內銀股一向是股票期權市場交投量較高的期權,近日由於國內有不少負面傳聞,令內銀股忽然腳軟。首先早前有傳7月份國內的新增信貸可能大幅縮減,此外,國內銀監會「關於對實施新資本協議相關指引徵求意見的公告」,令市場漸憂慮內銀股的資本充足率及貸款的增長等問題。同時,不少投資者亦預期這次中國人民銀行將會進行的貨幣政策微調可能會較市場預期為高,整體A股亦被波及。
筆者估計國內的微調政策越早出台越好,屆時國企股應可止跌回升。筆者相信這些貨幣政策對大型內銀股的影響極之輕微,現在應是趁低吸納時機,反而中小型國內銀行股如招商銀行(3968)、中信銀行(998)等,它們所受的衝擊較大,故近日中小型內銀股的跌幅也相對較大,正如中信銀行近日連50日線也失守。
幸好近期股市資金充裕,假若這些中型內銀股股價進一步下跌,應可吸引資金趁低吸納。
譚紹興
作者譚紹興為證監會持牌人士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