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統計局:高樓價損消費市長轟樓價過高 將出招打壓

中國統計局:高樓價損消費
市長轟樓價過高 將出招打壓

【本報訊】寬鬆貨幣政策及4萬億振興計劃刺激下,部份資金流入樓市及股市,上半年內地房地產市場熱火朝天,量價齊升。國家統計局昨在網站罕有刊發文章指,高房價已成制約消費的最大「絆腳石」,一旦房價大幅下降,地產金融危機將不可避免。
記者:尹燕麗

而彭博資訊則引述上海市市長韓正,指上海房價已過高,將採取措施抑制房價上漲速度,並禁止銀行信貸用於股票及房地產投機。下半年上海會加快面向低收入家庭的經濟適用房建設。顯示若樓市情況仍未受控,中央未來或擬出台控制措施。

房產過度依賴銀行貸款

該篇由統計局主管的《中國信息報》文章指出,在國際金融危機尚未穩固,國民經濟回升基礎不穩固下,房價如此高漲,令人擔憂。房價上升雖可帶動士地開發,拉動經濟增長,但同時亦為購買人士背上了沉重債務,制約居民消費,給啟動內需帶來負面影響。
統計局數據顯示,6月份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按月上漲0.8%,連續4個月出現按月增長;同時一線城市地價亦不斷刷新,特別是6月份以來,各地接連出現一批天價「地王」,當中更不乏上市公司參與。如北京廣渠路15號地,由中化集團屬下的中化方興取得;奧運村地塊則由中電旗下的成都中澤置業獲得。連紡織、製藥、電器企業等非房地產企業近期亦大舉進入樓市,都顯示實體經濟企業為尋求利潤開始進入房地產的投資與投機市場,「山雨欲來風滿樓」,樓市泡沫似已拉響預警。
此外,央行數據指,目前房地產對銀行貸款的依賴度達50%,某些大型城市開發商的依賴度甚至超逾80%,銀行風險隨房價呈正比增長,一旦房價大幅度下跌,地產金融危機將不可避免。報道引述,專家認為,目前國內土地市場的瘋狂,缺乏宏觀經濟支持,可能助長一輪樓市泡沫。

穗滬樓市維持量跌價漲

政策未出台,7月份樓市卻出現區域調整,中國房地產指數系統最新數據顯示,上月主要城市的樓市成交量按月下跌,在33個城市中,上升的有11個,下跌的則有22個。但於廣州、上海及深圳仍維持「量跌價漲」的情況。業內人士稱,經歷半年持續發力,去年積存的購買力在上半年已消化殆盡。
里昂研究報告認為,受累淡季及第二套房收緊政策,發展商料第三季銷售量將按季下跌18%;第四季在供應回升及國慶假期等帶動下,銷售將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