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學館 - 塵翎

香港文學館 - 塵翎

前幾個月在台灣出版新書,有些媒體越洋來訪問,問我香港和台灣文壇有何分別。我笑笑說,台灣有「文壇」,有專職寫作社群,出版、媒體、書店網絡結合,還有文學獎與官方支持的寫作計劃,加上文學館、故事館等等,組織完善。
香港沒有這些,喜歡寫作的,單打獨鬥,沒名沒利,除了熱情沒有其他,同道之間也是君子之交,不算可形成社群。
但最近本地文學界由董啟章牽頭,組織起來爭取在西九興建文學館,雷聲突響。成果還沒看見,卻難得看見文學人團結起來,為本土文化灌溉,不論如何,已值得掌聲。
香港需要文學館嗎?不如首先問,香港有文學嗎?當然。就說副刊的專欄文章,也是香港文學的特色,在華人地區別樹一格。尊重自身文化的城市,自然懂得欣賞、保存與傳播文學。文學是語言是文化是歷史是生活,不僅在紙上。
國際大都會如倫敦如紐約如巴黎,都有蓬勃的文學活動,就算沒有獨立的文學館收納所有,但必有形形色色的作家紀念館與文學組織。香港,令人擔憂的,不是「不進則退」,而是在急急忙忙趕着城市發展的步伐時,內裏空洞蒼白,再沒有任何有意義的內容,甚至不能給下一代一個可能的夢想。
該感謝有一些詩人與作家,在拆毀傾頹的廢墟,用文字或其他,留住城市的記憶,與逝去的美好。這一切,只因為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