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情研究中心一份報告稱,珠三角港資企業遷往粵北山區投資,屢遇鄉鎮政府「吃、拿、卡(即故意刁難不辦事)、要」等問題,令企業在目前經濟低迷的環境下百上加斤。有港商反映,不少廠商搬到當地慘變「肥羊」任意宰割,很多人都不敢搬入去。而一些在內地偏遠城市投資的港商,一樣問題多多,有港商到寧夏銀川投資300萬元(人民幣.下同),最終血本無歸。
珠三角不少港資企業近年開始在韶關和清遠等粵北地區投資建廠,甚至把總部也遷移到當地。但專門向廣東高層提供決策參考的廣東省情研究中心一些專家最近走訪當地港商,一些企業反映,有些地方政府尤其鄉鎮政府,存在多頭管理、不合理收費、亂攤派、「吃、拿、卡、要」等現象。也有部份企業反映,當地工人不願加班經常請假回家,企業只好把原本在珠三角的工人帶到當地。
利誘港商赴當地開廠
報告指出,早幾年在粵北山區買了地的港商,至今仍有部份企業未取得土地使用證,主要因目前辦證費用提高,超過當時外商買地的成本,導致當地政府一直拖延。
「我奉勸廠家唔好搬入去,以為稅平、租平、人工平就入去,隨時全軍覆沒!」經營玩具業的香港中小型企業國際交流投資協進會會長趙志雄稱,該會約有400名會員,有15個在粵北開廠,當中有6個都出現問題,當地政府以利誘方式吸引港商,例如說勞動法在當地不適用,誰知港商一入去,即改口說要遵守國家政策,反口覆舌。
投資300萬血本無歸
「只有一個字──『黑』!」廣東省政協調研組最近也在廣東調研,接到不少中小企投訴某些政府部門執法太黑。例如申報一個項目要花幾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每年要接受十多個部門的執法檢查;一些部門執法簡單粗暴,以罰代管。另有中小企指,政府對商業秘密、知識產權,以至人身安全,均缺乏法律保護,個別工作人員和執法人員仍「吃、拿、卡、要」。中山有企業銷售殺蟲劑「滅害靈」,市場佔有率原本佔全國三分之一,但有外地企業生產假貨,令原來的企業銷量大跌一半,企業要求打假,但因為地方保護主義問題,至今假貨問題仍未解決。
其實,不單止廣東,港商在內地偏遠城市投資也困難重重。港商梁眾星太太說,2005年寧夏銀川政府招商,她的丈夫在當年5月投資了300多萬元在當地一家錳廠,但同年6月因該廠廠長被捕,廠方指無法為梁辦理入股手續,到翌年廠長出獄時,300多萬投資款已被廠方花光。梁眾星在2007年親自去銀川跟政府斡旋,又送禮打交道,最後追討不成,不久更病逝。梁太稱,多年來,寧夏當局只態度冷漠地叫她打官司,令她很生氣,「你叫人愛國,點愛呀?」
廣東《南方都市報》/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