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風景線:馬英九兼黨主席兩個面向 - 卜大中

台灣風景線:馬英九兼黨主席兩個面向 - 卜大中

卜大中
台灣《蘋果日報》總主筆

馬英九總統上個月二十六號當選國民黨主席,從此身兼黨政最高權力者,足以呼風喚雨。由於台灣還沒釐清黨政關係,馬的兼任黨主席,引來很多不同的看法和爭議。
馬英九自己一個人競選國民黨主席,當然也高票當選,並不令人驚訝,但始終讓人好奇的是,他的目的何在?以前馬曾反對總統兼黨主席,現在違背過去的想法,不惜予人失信食言的話柄,必有其極高的戰略目標。那麼目標是甚麼?

正面目標 解決黨產問題

從正面看,目標應該有四項:一,整合黨政平台,以收一條鞭的效果,增加行政效能。二,改革黨內風氣與制度,以提名候選人為支點改革為人詬病已久的地方派系與黑金勢力。三,把立法院的黨團立委盡收囊中,以壓制對抗改革的立委。四,徹底解決令人厭惡的黨產問題。
我們設想這四項目標,是站在與人為善的立場,從正面推論馬的目的是改革黨政和立院;但是,也有不少人採負面推測與陰謀理論,認為馬兼黨主席是為了:一,集大權於一身,以遂行其獨裁權力。二,把手伸進地方政治與立法院,讓立法院成為馬的御用工具─立法局,使立院失去制衡監督行政當局的功能。三,以黨主席身份方便與中共胡錦濤主席見面,繞過政府和在野黨的制衡機制,以便更快達成統一,甚至企圖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馬兼黨主席立即遇到的挑戰就是今年底的縣市長選舉。地方勢力一向是黑金天下,家族派系壟斷地方政治且世襲多年,馬若不惜落選也要打破這個食物鏈,堅持提名清流出馬競選,固然可以得到讚賞,但地方勢力可能會脫黨競選來與國民黨玉石俱焚──把票分掉致使民進黨當選。馬如何消解這個難局,是他兼黨主席最大的挑戰。
如果馬兼任黨主席的目標是前者,我們將對他豎起大拇指,並願意支持他連任;但如果不事改革,因循苟且,對改革處處妥協讓步,反而以黨主席之便與中國暗通款曲,逃避體制的監督;或者藉由黨政一體集中權力,以壓縮人民的自由空間(像現在做的),使民主倒退,那麼馬二○一二年追求連任的企圖將遭到衝擊,而民進黨也將利用此一良機,不惜坐牢,號召人民重回街頭流血抗爭。

根本問題 不能以黨領政

最根本的問題是,民主國家的政黨不應該黨政一體,更不能以黨領政,黨只是選舉的動員工具,黨主席只是黨活動的主導人,無法干預總統和內閣的行事。可是國民黨的列寧式政黨本質深厚,難以改進;可議的是民進黨是內造政黨,是民主的產物,竟也有黨政問題的糾纏,阿扁當總統時也有兼不兼黨主席之議,讓人啼笑皆非。馬兼黨主席若能徹底把國民黨內造化、工具化,脫離傳統黨政糾纏不清的舊制,將是大功一件。
馬兼黨主席有上述正反兩個面向,真實情況應該是正反都有,但看那邊的成份居多;以及從台灣民主深化的判準來看,馬的兼黨主席對民主有多大得貢獻或傷害。這些都將由歷史來審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