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肉、主席肉 - 李碧華

太后肉、主席肉 - 李碧華

吃「毛家菜」,必然有道「紅燒肉」。其實毛澤東對食物的要求和品味不算高,都是家常菜。延安期間環境惡劣,生活艱苦。有肉吃便目作補腦藥。毛澤東一生最愛這道菜,也許回憶中此乃最值得懷念的歲月,連食物也格外可口,江青嚐過十里洋場大都會美食,常不快地暗笑主席是個土包子、鄉巴佬,不識其他特色名菜和排場。
不過,湖南紅燒肉不必花太大工夫心思,不需特別調料配料,也弄得好吃。關鍵在一塊肥瘦分佈得宜紅白層次分明皮薄肉細的「五花肉」,這豬肋排上的好肉可以做出很多好菜,烤、蒸、燒、滷、煮、燜……上桌時紅艷艷,鮮香酥融,入口即化,完全不覺肥膩。像「東坡肉」便不停以清泉水沖走脂肪、「乳腐肉」有用紅乳腐(廣東人不是喚「腐乳」嗎?)也有用紅麴來做。黃酒醬油冰糖薑葱之類少不了。
五花肉到了「爛而未塌」的地步,才是最高境界。但正因這口感,清末一群在上海聚集奔走的反清義士,吃肉時正值八國聯軍攻陷北京,慈禧被逼割地賠款喪權辱國,眾人但覺這道菜綿爛、沒骨氣、軟弱無能,便起名為「太后肉」譏刺。
後來因毛主席他老人家之名,才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