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區總辭的要義 - 李志明

五區總辭的要義 - 李志明

李志明 自由撰稿人

泛民主派中,以社民連為首提出:當年底政府諮詢政改方案時,若方案一如過往是虛招的話,建議以全港五個選區各挑選一位現任立法會議員辭職(即所謂五區總辭),繼而造成全港同一時間須進行補選,變相來一個全港公投,以反映全港市民的意見(即全港選民的意向),以達政治表態的效果。

打破悶局量化民意

雖然泛民各黨派仍在討論中,但這一理念及構想已打破了過去二十多年來推動民主的悶局。過去民主派推動民主雖然是始終如一,然而多年來方式不變,被政府及保守派看穿,難免讓人失望。五區總辭在現時來說不失為一個創意及突破點,就算將來補選結果在某一選區(甚至全港)未能得到過半數支持,也是有其價值。
香港在九七回歸後變更了選舉制度,從簡單的多數決變為比例代表制;立法會內亦增加了分組投票這一門檻。當涉及全港重大議題時,如○三年的二十三條立法憂慮,就只剩下用腳投票(走上街頭及選擇離開香港)一路。
五區總辭會造成補選立法議員,因為各區只補選一個議席,變相產生支持及反對的民意意向之表達,造成對決的效果,能夠量化民意,讓數據變得可讀及可信。儘管補選本身沒有法定效力,但正反雙方在民意的授予下(政府、泛民派、保皇派)難免受到一定約束,很難自圓其說的不接受結果,當然結果可以是支持(泛民),也可以是反對。所以,其最重要和核心之處是反映選民的選擇。

為民主作良好示範

最後,社民連的提議除了具有上述的意義外,更重要的精神是捨己及願意犧牲。因為總辭造成補選,選民不見得支持這做法,尤其是香港人對政治制度之精神及操作並不熟悉,有其一定的風險,因為港人對普選的堅持及對中國中央(共產黨)的取態也有不少的盤算。但社民連願意率先提出及犧牲現有的議席,精神可嘉,同時亦可為日後民主奠定良好的示範和基礎,民主的道路或許就是這樣走出來也說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