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第一波:無線寬頻上網陷阱 - 李兆波

理財第一波:無線寬頻上網陷阱 - 李兆波

有兩間電訊公司最近互相質疑對方無線寬頻上網的速度,去年底我經過一輪分析後,停用了家裏的固網寬頻,轉用無線寬頻,原因是對之前一間的服務不太滿意,而且現在有不少時間在外面,帶着USB無線寬頻可更靈活上網。
滿街電訊公司,可見此行業養活不少人,每人都會花百元以上在無線電話及上網。多間電訊公司先後推廣無線寬頻上網,月費已跟固網上網一樣。最近連接無線寬頻的USB上網儀器壞了,由於在保養期內,相信可免費維修。不過該公司稱,此乃人為損壞而非自然損耗,維修費1000元,聽罷嚇了一跳。月費才接近200元,儀器用了半年多,而且自己8G的USB記憶體取出及插入次數,遠比上網的USB儀器多,因此拒付此不合理費用。

向維修費開刀

經過一輪討論,該公司把費用減至500元及豁免兩個月月費。對不少消費者而言,有關電訊公司的投訴多不勝數,讀者有理由相信他們開天殺價乃收入模式一種。月費減至吸引水平,無利可圖,於是在維修方面開刀,但又不事先說明。
有購買日本品牌影音儀器經驗的人都知,不用為維修保養擔心。其收取的收費合理,服務水平亦高,更會叫消費者評價每次維修服務的水平,有些更免費把維修完的器材送到府上。某品牌電腦的售後服務亦令人讚賞,有次朋友的手提電腦螢光幕損壞,他們派人上門看過以後,二話不說把電腦換了。
比起我的無線寬頻USB儀器情況,同樣在保養期內,結果很不同。跨國機構大品牌由出售以至保養維修都令人放心滿意,本地的卻充滿陷阱,怪不得不能成為跨國品牌。

中大酒店及旅遊管理學院
會計與財務高級導師 李兆波

李兆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