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不惑,四十有一的和哥困惑沒剩多少,火氣卻依舊猛烈,尤其是談到切身之痛的足球、體育和球證。
青訓──足總冇重視
「過去10年,無論足總或球會都冇重視青訓。其實歷史已經證明,本地可以培訓到有質素的球員,問題是大家有冇心去培育接班人。好些球會話重視青訓,但隊內有幾多球員是自家培訓,繼而升上甲組隊?大家細心看出場名單便知道。
球證──你哋大晒呀
「我在球場外,見到球證會與他們打招呼,只是比賽時,他們好多判決令球員感到憤怒。現在球證執法時給我的感覺,是比賽時他們『大』晒,但他們所做的判決,好多時是錯之餘,仲要影響比賽。足球比賽有好多身體碰撞,但有些是真犯規,有些則扮嘢,我覺得球證好多時唔識分辨,結果作出錯誤決定,繼而影響到球員的比賽情緒。究竟佢哋事後有冇檢討番?我唔知道!」
體育政策──批資助不足
「香港相當富庶,在發展經濟時亦要兼顧文化、藝術同體育,社會才可平衡發展。可惜政府對體育的重視程度,比文化及藝術還不如。首富李嘉誠很慷慨捐贈學校,只是很少聽到大企業贊助體育,對上一次已是07年回歸10周年,『四叔』李兆基花幾千萬贊助搞回歸盃。其實香港有好多人鍾意做運動,只是體育的資助不足,場地等硬件明顯未能配合。」
家人談和哥
李太:盡責好丈夫
「我同和仔由拍拖到現在已經20年,彼此都較以往成熟;佢當年為了延長自己的球員生涯,加上為了仔女的健康,終成功戒煙。所有老公的優點也可在昔日的和仔、今日的和哥身上找到,可說是一個盡責的好丈夫。」
李嘉華:少教我踢波(兒子、13歲)
「爸爸做事好認真,但又唔會太限制我,願意讓我們嘗試不同事物。運動上,佢唔只鼓勵我踢波,所以我踢波之餘亦有參加其他運動;爸爸間中會帶我去踢波,但好少教我踢。」
李嘉裕:主動去溝通(女兒、10歲)
「爸爸平時喺屋企,好少講踢波嘅嘢,反而會抽好多時間同我哋傾計,不過話題就冇定,可以話無所不談,總之爸爸就好主動同我哋溝通,了解我哋嘅想法。」